首頁>要聞>原創
動能向新 趨勢向好
——專家解讀2024年中國經濟“成績單”
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總量突破130萬億元人民幣大關——2024年中國經濟“成績單”17日出爐。
在17日上午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舉辦的“年度中國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與會專家認為,面對內外部復雜環境,2024年中國經濟呈現總量向上、動能向新、外貿向好、金融向實的發展勢頭,2025年仍有多方面有利條件值得期待。
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巖看來,2024年中國經濟“成績單”有諸多亮點。例如,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8%,12月當月同比增速超過6%。這與近年來中國推動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向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密不可分。隨著規上工業企業利潤改善,將帶動更多“向新而行”“向綠轉型”的投資。
此外,2024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3.5%,服務零售額增長6.2%,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明顯提升。“這些反映出當前消費需求結構的變化。文娛、旅游、體育、健康、休閑等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進一步推動了服務性消費市場發展、服務品質增強。”郭麗巖指出。
2024年中國對外貿易彰顯韌性,進出口總值達43.85萬億元,同比增長5%,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規模首次突破25萬億元,達到25.45萬億元,同比增長7.1%,連續第8年保持增長。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周密表示,中國總體制造能力的提升和競爭力的提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說明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有相當強的競爭力。中國企業對技術創新的執著,使得中國產品能夠更及時高效地滿足海外需求。
同時,中國外貿的韌性還來自持續推進改善貿易環境,在實施好、升級現有自貿協定的同時,積極與其他國家商簽新的自貿協定。這為企業開展多種類型的貿易業態、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空間。
展望2025年,專家們指出,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變。
郭麗巖表示,中國經濟有多方面有利條件和支撐,如創新引領力、內需主動力、外需支撐力、改革激活力、安全保障力等。這會為2025年中國經濟穩增速、優結構提供良好支撐。
如在創新方面,當前生產要素加快向新質生產力方向匯聚,各地對促進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強化創新引領力高度重視。
周密認為,在對外貿易方面,2025年外需可能比2024年更強。他指出,中國外貿之所以近年來能在復雜嚴峻的環境下保持增長,本質上是因為外貿企業擁有應對能力和創新動力。因此,面對2025年外貿可能面臨的外部風險和沖擊,應該有更強的信心。
2024年,中國金融總量平穩增長,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的回升向好。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教授陸利平預計,2025年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將持續加碼。就金融角度而言,貨幣政策從穩健調整為適度寬松,在2025年將會持續發力,央行加快流動性投放,保持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可以穩預期、提信心。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認為,2025年一方面要處理好新舊動能之間的關系,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既要積極發展新動能,也要重視包括房地產、傳統服務業等在內的傳統領域。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很大,應合理配置各種要素,提升全要素勞動生產率,彌補某些領域的需求不足。(記者 王碩)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