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5年地方政協全會掃描>全會觀察
關鍵詞中看發展
——江西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委員通道”觀察
1月16日至19日,江西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在南昌舉行。會議期間,兩場“委員通道”,16名省政協委員聚焦創新驅動、綠色發展、開放合作、民生福祉、鄉村振興等關鍵詞,回應社會關切,凝聚發展合力。
創新驅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生物醫藥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蘭亞青委員分享了宜春市通過做大產業鏈、做強創新鏈、做優服務鏈,為生物醫藥產業的加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上饒經開區通過招才引資集團新平臺,探索產業基金招商新模式,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劉加豐委員表示,將繼續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不斷發展壯大“耐心資本”。
有了好產業、好政策,還需要好的營商環境。營商環境煥新,也在成就發展新速度。
陳麗萍委員以“開辦餐飲店”為例,生動展示了“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的顯著成效。“以往至少要一個半月,現在不到一周就能把所有手續辦好。”
綠色發展
2023年10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省九江市考察時,走進中國石化九江分公司,了解石化企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等情況。
據蔡智委員介紹,九江石化全面推進智能工廠迭代升級,實施37項環保再升級項目,守護了“一江碧水向東流”,生動詮釋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路徑。
“處理全區142家養殖場產生的糞污、年發電2000萬度、產有機肥3萬噸”。萬里平委員經營的現代化農業企業探索實踐“N2N”區域生態循環農業模式,通過收集處理有機廢棄物,再將產生的有機肥等進行資源化利用,有效促進了農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豐水一片,枯水一線”。鄱陽湖是長江流域非常重要的季節性湖泊。胡啟武委員指出,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鄱陽湖濕地面臨嚴峻挑戰,他呼吁建立更加全面系統的生態功能區保護機制,鼓勵公眾共同參與,共同守護生態家園。
開放合作
江西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腹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江西企業在香港上市,成為江西深化開放合作的一個生動縮影。
王菲米蘭委員指出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兩地合作帶來的新機遇。她堅信,以后會有更多的江西企業走向國際市場。
正在走向國際的還有江西古村。鄒錦良委員帶了一本向世界展示江西古村文化的書籍來到現場。他建議,立體化展示主題文化,常態化舉辦特色活動,系統化開展國際合作,推動江西古村落揚帆“出海”。
“一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程波委員一段悠揚又飽含深情的歌聲,展示了江西的又一張亮麗名片——紅色音樂文化。他認為,傳承與發展紅色音樂文化,關鍵在于培養新時代的傳承者、創新者和傳播者。
民生福祉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業、教育、醫療等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方面,也是委員們關注的重點話題。
王衛華委員來自吉安職業技術學院,他建議搭建更多更好的校企對接平臺,促進產業資源與教育資源的深度融合,培養適應產業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
當前,就醫感受和體驗正成為患者及家屬關注的重點問題。李昱委員表示,近年來江西省各級醫療機構探索推行多項改革舉措,使得良好的就醫體驗成為另一種療愈。
劉麗委員則分享了用“陪伴的力量”守護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的舉措;長期致力于公益助學事業的周衛眾委員說,“教育,是整個社會共同編織的夢想與希望。看到這些孩子十年寒窗終圓夢,就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
“老百姓操心的‘小事’,就是委員履職的大事。”連任三屆的老委員雷丹說,“政協委員個人之力畢竟有限,但能把一件件小事做好,就是為民盡責。”
鄉村振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也是委員們心中的牽掛。
在現場,葉日山委員一邊展示手中的圖片,一邊分享贛州發展林下經濟、助農增收的經驗。
“目前贛州市林下經濟綜合產值達258億元。今后,我們還將進一步用活森林資源、做足林下文章,讓林區農民鼓起‘錢袋子’。”葉日山說。
“視頻連線實現遠程快速診斷”“‘田間移動課堂’‘專家微課’”……2007年,江西省開通12316“三農”服務熱線,如今已成為一個為農業“全產業鏈”提供服務的綜合性公益平臺。
作為12316專家團隊的一員,董蕾委員表示,未來,12316還將以更高的標準、更好的服務、更實的舉措,讓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更有活力。(本報記者 楊智嘉 王磊)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