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法治>資訊
2024年累計舉辦公益講座6687場,吸引數萬名公眾參與
中華遺囑庫深耕社區普法,繪制公益新藍圖人民政協網1月22日電(記者 奚冬琪)近年來,隨著中國老齡化進程加速,遺產規劃與傳承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2024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3億,而這一增長趨勢也使得遺產規劃需求愈發迫切。但受傳統觀念束縛,當前公眾對遺囑認知存在明顯不足,普及遺囑觀念刻不容緩,亟待全社會共同努力。
為應對這一挑戰,中華遺囑庫作為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主導的公益項目與中國遺囑專業服務的開創者,以社區公益講座為有力抓手,積極搭建法律知識與社會公眾間的溝通橋梁。此外,為推動遺囑服務普及,中華遺囑庫建立了涵蓋遺囑咨詢、起草、訂立、登記、保管、傳遞在內的一整套體系化服務,致力于提供專業便捷的遺囑解決方案。2024年,中華遺囑庫在北京、上海、廣州、沈陽、西安、哈爾濱等全國多個城市累計舉辦公益講座6687場,吸引數萬名公眾參與,實現了普法教育的全面覆蓋。
據了解,中華遺囑庫公益項目自2013年啟動以來,開展了如“百人百場進社區”等一系列公益講座,累計影響數十萬人次。這些講座生動彰顯了中華遺囑庫公益事業的輻射范圍正持續拓展,影響力與日俱增。遺囑公益講座不僅有助于公眾了解法律知識,合理規劃財產,還能有效減少家庭和社會糾紛,促進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
秉承公益先行的理念,中華遺囑庫還積極推動普惠制義工公共服務,并在北京、廣州等地正式注冊成立了志愿服務隊,讓公益普法講座深入社區,解決公眾了解遺囑的“最后一公里”難題,真正實現了“普法到家”。
2024年,中華遺囑庫志愿服務隊的社區普法講座被北京市朝陽區民政局社區服務中心正式納入“社區大課堂”的課程體系。這一舉措無疑是對中華遺囑庫公益事業的高度認可和肯定。通過將普法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華遺囑庫成功地將法律服務與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相結合,不斷彰顯自身的社會責任與擔當,成為新時代公益事業與法治建設緊密結合的典范。
從開展多樣公益項目到引發社會觀念變革,中華遺囑庫打破傳統禁錮,讓遺囑規劃走向大眾,使遺囑成為一件可以被理性對待、積極規劃的家庭事務。這有助于引導社會形成尊重法律、珍視親情、重視家庭傳承的良好風尚,從而推動家庭和諧與社會進步。
展望未來,中華遺囑庫將帶動更多公益力量加入,推動公益事業創新發展,持續書寫公益事業的嶄新篇章,在老齡化社會浪潮中為家庭財富傳承與社會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普法講座現場
編輯:錢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