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5年地方政協全會掃描>委員會客廳
從“硬聯通”“軟聯通”進一步邁向“心聯通”
——政協委員談為推動香港更好發展貢獻政協力量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為香港、澳門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這是新時代賦予香港、澳門的神圣使命,更是香港、澳門的重要機遇。
如何發揮“一國兩制”優勢,為推動香港更好發展貢獻政協力量?近日,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委員會客廳》欄目,邀請了部分政協委員共同探討。
為香港經濟發展按下“加速鍵”
香港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新型工業化過程中,如何與內地的發展戰略相銜接?在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嘉祥交通(亞洲)集團董事局主席姚志勝看來,要從3個“新”入手:一是香港作為全球重要的金融與專業服務中心,要發揮在高端、高增值服務產業中的優勢,助力國家發展“新服務”,包括大力發展混合融資、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加快構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等。二是“十四五”規劃以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培育未來產業為重點,香港應全力配合,著力打造“新制造”,重點發展醫療健康與生物科技產業、先進電子部件制造業,作為國家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三是香港要培育“新業態”,形成與全球潮流連在一起、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進一步發展電商和網絡服務產業、完善數字基建以滿足數字經濟發展需要等,持續為香港經濟發展按下“加速鍵”。
“接下來,可以圍繞深化京港戰略協同,進一步聚焦高科技攻堅和產業協作,共建京港科技創新平臺,促進京港在數智制造、綠色低碳產業等新興領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助力京港高科技企業‘拼船出海’。”北京市政協常委、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聯盟會長李然還表示,首都北京擁有深厚的古都人文積淀與時代文化資源,香港擁有中西合璧的優秀文化資源,通過整合京港人文資源與優勢,可以增進香港民眾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發揮內聯外通優勢,“東方之珠”活力無限
“作為港區北京市政協委員,《決定》釋放的明確信號更加堅定了我們發揮香港 ‘內聯外通’效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決心。”李然表示,要發揮大眾傳媒的輿論影響力,加強政策的宣介和引導,讓香港民眾充分了解國家發展的嶄新機遇和香港的使命擔當,增強了香港民眾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凝聚力和堅定信心。
“香港要繼續發揮好‘超級聯絡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全國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盧國懿表示,香港不僅要作為內地與國際市場的橋梁,促進內外聯通,還要在連接過程中創造更多價值。為此,香港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同時深化與內地的合作機制,確保信息的暢通和資源的有效配置。
“同時,應加強香港與內地,特別是與京港兩地高校青年的交流和合作。”盧國懿表示通過搭建合作平臺、提供引導和支持,促進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的流動和共享,實現互利共贏。此外,科技創新是重要驅動力。要加強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利用香港的國際視野和資源優勢,吸引更多國際人才和技術落戶香港。
“香港的命運從來同祖國緊密相連”
如何持續加強香港和內地的交流融合,在做好“硬聯通”“軟聯通”的同時,進一步邁向“心聯通”?姚志勝表示,在“硬聯通”方面,要逐步增加深港陸路口岸全面24小時通關,同時實施“一地兩檢”“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等新型通關模式,大幅縮減通關時間和程序,促進人流物流更好流動。
在“心聯通”方面,要運用不同的社團平臺,在不同方面、以不同形式的兩地交流活動,鼓勵兩地人民更多聯系協作,在兩地社團活動中更好地體現同胞之情。
“香港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香港將依托內地巨大的市場作為后盾,進一步發揮好‘橋頭堡’的作用。”盧國懿表示,隨著香港與內地城市之間的交流不斷加深,特別是青年人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將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導播:宋寶剛 康亮 周通
主持:易欣
記者:劉乙潼
攝像:汪凱 杜曉航 賴仁杰
編導:王星星 易欣
后期:信鑫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