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5年地方政協全會掃描>實時新聞
重慶市政協全會專題記者會聚焦鄉村振興
共繪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圖景本報訊(記者 黃典)2024年,重慶“三農”領域大事多喜事多。糧食產量創近16年新高;召開巴渝名優“土特產”培育大會,突出打造巫山脆李、涪陵榨菜、奉節臍橙等“爆品”;搶抓互聯網紅利,推動“土特產”觸網出圈,培育“鄉土網紅”301個……
重慶如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城鄉融合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近日,重慶市政協六屆三次會議舉行專題記者會。多位嘉賓圍繞該主題建言獻策,共繪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新畫卷。
“我從事蠶學研究及蠶桑生物產業近40年,獲授權專利70余項。近年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更有效地應用于實際生產,并帶領團隊進行產業轉化。”市政協委員、西南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夏慶友用一個養蠶工廠誕生的故事,來說明生物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性。
如何實現三峽柑橘產業多元化、可持續發展?市政協委員、奉節縣政協主席吳康軒提出,以數字技術賦能柑橘產業創新發展,持續講好“詩與橙”的故事,培育“臍橙﹢文游”新業態,推動文化與臍橙產業的深度融合,擦亮“三峽之巔·詩橙奉節”的城市名片。
“要持續推進城鄉綜合交通網絡提質升級,以交通先行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市政協委員、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周建庭建議,提升山區交通設施、重點樞紐能級,增強城鄉交通網絡完備性與韌性;強化重點產業通道物流靶向支持,提升物流通道智能化水平,強化與農產品加工、旅游等產業協同,提升農村公路建設標準,深化低空飛行與智慧農業跨界融合,推動傳統農業向智能化、現代化邁進。
如何將“小榨菜”做成富百姓、興鄉村的大產業?市政協委員、涪陵區水利局局長劉彩表示,將繼續走好“科創﹢”“綠色﹢”發展路子,推動榨菜產業向品種多樣化、種植機械化、加工智能化、產品多元化、品牌國際化發展。
數字技術如何成為鄉村治理排憂解難的新鑰匙?市政協委員、鄉村振興(重慶)數字產業研究院董事長吳在學表示,央企、國企要發揮在技術創新驅動、產業變革引領、高端人才匯集方面的獨特優勢,打造具有重慶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讓鄉村振興有“智”又有“質”。
“‘萬企興萬村’,黃花園公司是踐行者,也是受益者。”市政協委員、重慶黃花園釀造調味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鄂嶠呼吁,各地要把“鄉村所需”與“企業所能”有機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充分發揮經營主體的作用,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全面激活幫扶村的發展潛力。
市委農業農村工委副書記陳勇在記者會上回應委員關切,表示將持續用好巴山渝水的寶貴自然條件,充分挖掘“土”的資源,放大“特”的優勢,堅持發展特色名優農副產品,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