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哈爾濱2025年第九屆亞冬會>要聞
亞冬會丨列國鑒:冰雪之城札幌,從競技舞臺到旅游勝地
新華社東京2月13日電 (記者 李子越 楊智翔 岳晨星)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在中國哈爾濱舉行之時,另一座亞冬之城、日本北海道首府札幌迎來一年一度的冰雪節。依托冬奧會、亞冬會等國際賽事,札幌積累了豐富的冰雪運動資源。從承辦國際賽事到吸引全球游客,冰雪產業已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冰雪文化也讓這座城市煥發魅力。
體育賽事激發冰雪潛力
札幌位于北海道西部、北緯43度左右,四面環山,緊鄰日本海的石狩灣,氣候條件獨特。冬季平均氣溫在零下3攝氏度至零下6攝氏度之間,不算酷寒,但年均降雪量豐沛,約500厘米,深受滑雪愛好者喜愛。
依托這種地理環境,札幌成為國際冰雪運動勝地,1972年舉辦日本歷史上首屆冬奧會,此后舉辦1986年、1990年和2017年亞冬會以及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世界杯滑雪賽等國際頂級賽事。
札幌市政府數據顯示,每逢大型冬季體育賽事年,當地游客會顯著增加。在舉辦第八屆亞冬會的2017年度,札幌接待游客突破1500萬人次,同比增長10%左右;市內住宿外國游客超過250萬人次,兩項數據均創歷史新高。
體育賽事為札幌留下寶貴財富,不少場地和場館賽后向市民開放,推動冰雪運動走向大眾。北海道地方政府觀光振興部門負責人小田桐說,北海道現有滑雪場近100座,既有享譽世界的大型滑雪度假村,也有面向周邊居民的小型滑雪場。“冰雪運動不僅融入當地人日常生活,同時成為重要旅游資源。”
冬季運動推動冰雪經濟
深冬的札幌,近郊山區披上皚皚白雪,札幌最大滑雪場之一手稻滑雪場迎來每年最熱鬧的時節,各種語言的歡聲笑語充盈著這片雪域。一陣風吹過,卷起地上積雪,在衣服上留下一層雪塵,輕輕一拍便能全部拍落。
“這就是北海道的‘粉雪’。”滑雪教練原田剛說,粉雪含水量低,比普通的濕雪更干燥細膩,不容易結塊或板結,因此滑行時雪板不會被粘住,滑動阻力小,體驗更流暢。
手稻滑雪場共有15條雪道,路線總長超過16公里,總面積達76公頃,是1972年冬奧會和2017年亞冬會比賽場地。滑雪場營業部負責人宮川卓也介紹,滑雪場保留了當年女子大回轉賽道和男女回轉賽道,讓滑雪愛好者也能體驗奧運級別雪道。“如今,這里每年接待游客約30萬人次,無論是初學者還是高水平滑雪者,都能在這里找到適合自己的雪道。”
“這里距離札幌市區很近,乘車20多分鐘就能到。我的朋友來這里滑過雪,一直推薦我也來嘗試一下。而且這里雪質很好,新手也可以擁有很棒的體驗。”美國游客馬修·卡林頓說道。
據宮川介紹,北海道滑雪場游客大致分兩類:一類主要來自歐美和澳大利亞,喜歡單純體驗滑雪的樂趣,往往會選擇住在滑雪度假村,一待就是幾周;另一類是短期游客,更傾向玩雪和賞雪,近年來越來越多亞洲游客也開始嘗試滑雪,但以單次體驗為主。“針對不同顧客群體的需求,我們改善服務體系。例如,亞洲顧客多會選擇住在札幌市區,我們便與市區一些酒店合作,接送當天往返的顧客。”
傍晚天色漸暗,雪道亮起照明燈,陸續有游客來到雪場餐廳。這里以札幌特色美食為主:味噌拉面、湯咖喱、海鮮蓋飯……一桌來自北京的游客告訴記者,他們聽說北海道的溫泉也很有名,還安排了札幌周邊溫泉旅館的行程。
日本《觀光白皮書》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訪日游客消費項目中,“滑雪和單板滑雪”以32.8萬日元的人均消費升至第三,僅次于“醫療體檢”和“體育賽事觀賽”;從體驗人數看,“滑雪和單板滑雪”以54.6萬人次高居第一。在札幌市政府同年度公布的《游客動態調查報告》中,除了冬季項目,美食和溫泉也在外地游客“來札幌目的”中排在前列。
冰雪節塑造城市名片
每年2月前后,札幌市中心的大通公園都會迎來一場冰雪盛宴。風格各異的雪雕,把這里打造成童話世界。如果遇上晚間下雪,飄飛的雪花與璀璨燈光交相輝映,更給人夢境般的感覺。
“之前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有人發往年冰雪節的照片,一直想來看看。這里的雪雕好多,有幾個小動物真的很可愛。”來自東京的細野熏說。
在以小樽百年溫泉旅館銀鱗莊為原型的巨型雪雕前,幾名泰國游客一起拍照留念。他們告訴記者,之前很少見到傳統日式建筑,今天看到這么龐大又精致的雪雕,感覺很震撼,“希望有機會實地探訪”。
記者在現場發現,札幌冰雪節雪雕題材多元,除了銀鱗莊這類反映傳統文化的作品,還有草莓甜品、拉面等常見食物以及各式動漫人物。這些極富想象力的作品不少出自當地市民之手。
“舉辦冰雪節的初衷就是讓市民參與進來,享受冰雪的樂趣,同時帶動旅游業和經濟發展。”札幌觀光協會活動部課長尾上文哉說,作為冰雪節主辦方,他們每年都會向市民開放網上參展申請通道,以抽簽方式決定參展作品。“今年收到大約800份申請,因場地限制,僅十分之一得以展出,競爭可謂激烈。”
保障這場冬日盛會順利舉行并不容易。札幌冰雪節每年用雪量高達3萬噸,必須是無雜質、干凈的雪,以確保雪雕結構穩定,不易融化。為了滿足用雪需求,主辦方會提前一個月左右從札幌市郊運雪。然而,氣候變化導致札幌近年來舉辦冰雪節時常常雪量不足,主辦方不得不從更遙遠的北海道后志地區和空知地區運雪。
會場一角,幾座雪雕尚未完工,幾名外國面孔的雕刻者正精心創作。“這是國際雪雕比賽區,每年都會有外國選手現場制作雪雕,把創作全過程展現給觀眾,他們帶來的精巧構思其實也是一種文化交流。”尾上說:“近幾屆國際雪雕比賽中,中國澳門、中國香港的選手憑借金龍、舞獅等充滿中國特色的作品獲得大獎,十幾年前,冰雪節展出過天壇、紫禁城、長城等多個以中國文化符號為題材的雪雕,吸引了大量觀眾。”
如今在多項面向外國游客的調查中,冰雪節都是札幌冰雪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官方數據顯示,近幾年札幌冰雪節到場參觀人次穩定在250萬左右,2023年更為札幌市帶來456億日元的消費,對經濟的拉動效果高達679億日元。
冬季漫步在札幌街頭,路邊厚厚的積雪給人以置身白色畫卷的感覺。從近郊的滑雪場到市中心的雪雕展覽,札幌的冬天吸引著全球各地游客,展現著冰雪文化的深厚底蘊。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