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履職一年間
履職一年間丨全國政協委員種康:為了沉甸甸的飼草
種康在西藏自治區調研飼草產業。
從201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再到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大食物觀的闡釋不斷豐富和發展,折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遷,指明下一步努力方向。
大豆進口量過大是糧食供應安全的心頭之患,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如何破解?我認為,高質量飼草的“穩產保供”是替代進口蛋白飼料的重要途徑。利用鹽堿地構建現代草畜業是蛋白食物供應的重要途徑,中央明確要求“以種適地”同“以地適種”相結合,加快發展飼草產業。為此,在“以種適地”思想的指導下,我帶領中國科學院生態草先導專項團隊,在山東開展了10萬畝“濱海草帶”種植示范,在增加經濟收益的同時也顯著提升環境效益。“以種適地”飼草生產的東營模式,成為利用草業帶動牧業的鄉村振興新范式。在去年3月6日召開的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經濟、農業界委員聯組會上,我匯報了我們有關鹽堿地飼草育種技術工作進展,得到中央和國家部委的重視,中央財辦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跟我多次溝通交流,并在宏觀政策上得到體現。
如今,飼草成為基本農作物寫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國辦發文,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飼草產業;發展改革委等三部委發布了我參與討論設計的關于推動飼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在科技與教育方面,國家基金委在主任基金設置飼草基礎研究專項,并將草學設立為一級學科;全國15所高校成立草業學院,草牧業成為應用生態學分支寫入教材和草原生態文明藍皮書。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也成立了飼草全國重點實驗室。這些重要政策出臺和國家布局,讓我作為政協委員、作為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感到振奮,也為自己在其中出了綿薄之力,深感欣慰。飼草產業要“行穩致遠”,仍然任重道遠。
我們應先行先試啟動新疆10萬畝飼草產業園示范區試點?!耙苑N適地”東營模式為新疆的發展提供了成功的案例。一是本著“以水定地”的原則,在阿克蘇等擇地設立10萬畝飼草產業園示范區,研判能源、水源、稅收等政策的配套,結合“伏羲農場”建設目標,以中國科學院草牧業、鹽堿地和智慧農業團隊為科技支持,開展高新技術驅動的現代飼草產業園區試點建設,更大范圍實踐“以種適地”飼草產業發展。二是部署“十五五”飼草重點研發與基礎研究專項,加強飼草生物育種創新,設立育種導向的飼草基礎生物學重大專項,培育具有高抗逆特性的革命性飼草品種。三是為解決飼草產業體系的卡點,由國家拿出專項資金支持該試點做大做強,以平急儲備庫為市場出口、鹽堿地治理草畜一體化技術為依托,打造第一個百萬噸飼草交易中心,為國家儲備草工程、平衡飼草的季節性與區域性供需提供經驗。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種康)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