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委員履職故事
李孝軒:遠山的呼喚
二○二一年二月,李孝軒(左一)在云南欠發達地區鄉村調研孩子教育情況。(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李孝軒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云南省委會副主委,云南工商學院執行校長。獲“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城鄉客車呼啦啦地駛來,又轟隆隆地開走,小桑麗呆坐在十字路口的大樹下,默默無言。
高考分剛剛出了,小桑麗考得不錯,可她反而因此失落起來,“上大學一年的學費、生活支出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怎么解決呢!”
“我不去念大學了。”沉默許久,小桑麗還是對相依為命的外公說出了這句話:“我找個工作,掙錢養家!”
因為家庭收入微薄而不得不放棄讀書,小桑麗不是瀘水唯一的一個。
瀘水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偏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地處橫斷山脈縱谷地帶。這里居住著傈僳族、白族、怒族等21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7%。
瀘水境內峽谷縱橫、山川俊秀、風光秀麗,卻阻斷了山里孩子求學的夢想。
曾經,交通不便、資源匱乏等問題限制了當地教育的進步與發展。隨著國家對邊疆地區的大力扶持,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教育扶貧在“山地大省”云南不斷推進,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手助力云南、助力瀘水教育脫貧。
全國政協委員、云南工商學院執行校長李孝軒就是代表之一。
育人,帶著“扶智”的愛
1999年,李孝軒建起電腦培訓站,教孩子們軟件操作,這是他育人之路的開端。經過6年發展,培訓站成為云南愛因森軟件職業學院,為西南地區培養出數以萬計的計算機人才。2011年,學院升格為云南工商學院,成為我國西南地區第一批、云南第一所民辦本科大學,全國首批探索高水平應用型本科教育的院校。
一路走來,從最初的培訓站,到現在的云南工商學院,李孝軒一直把扶貧濟困的理念刻在辦學治校的事業基因中,轉化為履職擔當的具體實踐,并于2018年10月獲得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頒發的“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說:“培養年輕人是一個國家進步的基礎。不要小看你的工作,你是在塑造年輕人的靈魂?!?/p>
對錢學森的這句話,李孝軒深以為然。
2023年,小桑麗申請了云南工商學院貧困助學項目,并通過“綠色通道”免費入學。當得知小桑麗的家庭情況后,云南工商學院又為她爭取了國家助學金。
讓大家欣慰的是,小桑麗在校期間成績優異,先后獲得中國大學生計算機知識競賽一等獎等多項大獎。
“長大后,我也要像李校長那樣,做一個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边@是小桑麗許下的心愿。
靠教育改變命運,小桑麗不是個例。
怒江州獨龍族學生東齊英、保山市大山里走出來的楊志國……都是由李孝軒帶領團隊家訪了解到他們家境貧寒,主動施以援手,最終幫他們完成了讀書夢。
身體有殘疾的云南騰沖清水鄉駝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瞿鏤,同樣因為家庭貧困不得不放棄入學?!斑@個孩子雖然身體行動不便,但他那種熱愛學習的勁頭讓我著實感動。”為了讓瞿鏤如愿進入電子商務專業,學院免除了他在校三年的學雜費和住宿費。此外,學校專門安排他入住無障礙公寓,并為他提供了京東電子商務運營中心的勤工助學崗位,實施一對一幫扶。
“想不到這輩子還能圓我的大學夢,真是遇到了好人、趕上了好時代!”瞿鏤感慨地說。
多年來,李孝軒引領學校聚焦深度欠發達地區、深度貧困群體、深度貧困問題等“三個深度”,不斷創新扶貧思路,全方位構建“獎、助、勤、貸、補、減、免”七位一體資助體系,持續實施“一個都不能少”教育扶貧工程,累計投入8700萬元,為近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資助,無一人因貧輟學;開設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扶持班”,對貧困學生實行各項費用全免政策……
“在我這,一個都不能少”,是李孝軒一直堅持的理念。
扶上馬,再送一程
不上學沒出路,這是所有貧困家庭的心頭之痛;上了學找不到工作,更是貧困家庭的難言之痛。
因此,李孝軒的教育扶貧實踐以就業為導向。這也是扶貧教育下半場的必答題。
這些年,李孝軒聚焦教育“扶智”,蹚出了一條以教育助推鄉村振興的路子。云南工商學院承辦的教育部“滇西青年創業學院”項目,累計全免費培養近千名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帶動幾千人就業。
在鄉村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中,李孝軒把滇西民族地區農村產業扶貧和培養新農村建設帶頭人有機結合,開展“千百萬工程”——培養一千名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實現萬人就業,促進百萬人改變觀念。
令人感動的是,這些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孩子,很多回到家鄉,或任教、或創業,以眷眷之情反哺家鄉——
曲靖市馬龍區的學員魏春林,畢業后創辦了云南阿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年銷售額已經超過1億元,被評為昆明市官渡區電商農業龍頭企業;
袁海波,牽頭建設的2000畝蘋果基地創造了近億元產值,企業被曲靖市馬龍區人民政府認定為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帶動上千村民就業;
冉友權,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創立了旺盛百健連鎖藥房,近3年門店數量達到32家,營業額突破了千萬元大關……
在和一些畢業生對話后,記者發現,他們身上存在著很多共性,那就是講起過去的困苦時,表情沒有任何陰霾,陽光自信、坦坦蕩蕩,內心對教育傳承的使命感驕傲感油然而生。
傾聽遠山的呼喚,不遺余力履職盡責
“無調研不建言、無依據不議政?!?/p>
李孝軒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這兩年,他的一些提案建議之所以能被采納,正是把調查研究作為履職盡責的基本功和必修課,堅持到民族地區、鄉村振興一線,察實情、出實招、求實效。
在瀘水的山村,絕大多數青壯年為了生計都會選擇到大城市打工,留守的主要是老人和孩子?!拔覀儗W校的學生多是留守兒童和寄宿生,在與學生面對面交流中,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想和父母在一起’,‘想走出大山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在李孝軒看來,社會的痛點,就是政協委員履職的發力點。
“走過這么多欠發達地區,我很了解鄉村孩子要走進大城市,背后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也更懂得他們要真正融入社會,需要接受多少變化?!睅е鴣碜陨钌降暮魡九c熱望,李孝軒一次次通過全國政協平臺發聲——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孝軒提交的《關于加大政策供給,保障2023屆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提案》得到相關部門重視和辦復。不久后,他欣喜地看到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全力促發展惠民生的通知》、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高等學校做好2023年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等多個就業政策文件的出臺;
同年,李孝軒提交的《關于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專業化服務供給的提案》得到教育部等部委辦復并獲得民進中央參政議政成果一等獎。此后,教育部等17個部門出臺了《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和《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孝軒提交的《關于改進高考志愿填報管理體系,強化咨詢服務綜合治理的提案》得到積極辦復。當年6月,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首次開通了“陽光志愿”信息服務系統……
看到自己的建議在文件、政策中被吸納,李孝軒感到十分振奮。
在助力鄉村振興中,教育怎樣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李孝軒認為,從政府部門看,要落在政策上;從高校責任看,要落在行動上。
李孝軒很好地扛起了自己的職責。
20多年來,他扎根云嶺大地,培育時代新人?!霸蹅冏鼋逃?,得不忘‘人民’這個根,守住‘人民’這個本?!崩钚④幗洺_@樣說。
2023年,李孝軒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說,自己會將教書育人作為一生的事業,努力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用愛創造未來。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辦有溫度的學校,做有靈魂的教育,李孝軒走了26載。他說,不走進欠發達地區,就不會懂得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不聽聞遠山的呼喚,就不會有堅定前行的力量?!拔磥?,我會繼續辦有靈魂的教育,讓每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從而更好地感恩社會、回報桑梓?!边@正是教育的最大價值所在,也是李孝軒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標。(本報融媒體記者 王晶)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