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筑牢安全根基 激活市場動能——政企學界共探信創產業鏈韌性升級路徑
人民政協網3月1日電(記者 馬嘉悅)隨著數字化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產業已然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對于經濟數字化轉型和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信創產業規模突破2萬億元,2027年有望達到3.7萬億元,中國信創市場釋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然而,信創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結構性矛盾、產業鏈上下游適配成本高以及生態碎片化等挑戰和問題。2月25日,“提升產業鏈韌性,構建自主可控現代化產業體系”專題溝通會在京舉辦,來自業界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圍繞上述問題一一進行探討交流。
信創的本質是安全問題
“信創產業的初衷是解決國家基礎設施、網絡和信息安全問題。”全國政協委員郭御風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前信創產業的發展更側重于通過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問題。
“信創是實現我國信息技術產業安全可控的關鍵。”活動現場,一整機廠商負責人說道,“信創是支撐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獨立自主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也是驅動產業變革的核心裝備。過去,我們在信息技術領域長期依賴國外產品,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信創的提出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國產化替代,提升數據安全性,降低運維成本,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生態。”
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信息技術產品供應鏈成熟度專委會秘書長李冬表示,通過國產化替代,可以降低對國外技術的依賴。對政府來說,信創是建設“數字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撐;對普通用戶來說,信創技術的普及將帶來更安全、更便捷的數字生活體驗。
提升產業鏈韌性,要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市場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產業鏈的穩定性和韌性。李冬表示,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市場是產業發展的驅動力。市場化應用是推動自主產品創新、提升產業鏈韌性的有效途徑。通過市場的檢驗和反饋,企業能夠不斷優化技術,提升產品競爭力,從而推動整個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
整機廠商負責人直言,“要以市場需求牽引產業鏈開放融合。鼓勵多元競爭,充分發揮整機企業對產業鏈上下游的資源整合能力,構建開放、協同的產業生態,提升產業鏈的整體韌性。如果過度強調單一技術路線或生態體系,會導致產業鏈韌性不足,市場生態碎片化。”
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劉先華表示,自主可控是增強產業鏈韌性的關鍵所在,自主可控能夠減少對外部的依賴,打造擁有獨立知識產權、不受制于人的產業鏈供應鏈。
在郭御風看來,提升產業鏈韌性,要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他表示,信創產業的成功離不開規模化市場的培育,建議鼓勵良性競爭,通過市場的力量推動技術和產品的快速迭代,從而進一步增強產業鏈的韌性和穩定性。
統一政策框架與技術標準,強化公平競爭
“當前,盡管政策在推動信創產業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諸多不足,許多具體政策尚未細化。”劉先華呼吁,從國家層面制定一套統一且完善的政策框架和技術標準,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支撐。在此基礎上,各省市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靈活制定配套政策,確保政策的連貫性和可操作性,從而推動信創產業在全國范圍內的健康有序發展。
在李冬看來,公平競爭是市場發揮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的前提條件。為此,他提出應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通過《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工具,防止部分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擾亂市場秩序。其次,構建開放共享的產業生態。豐富的產業鏈生態有助于形成既大又強,既全又精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最后,加強引導和監管。政府應通過政策引導和監管手段,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緊密配合,形成協同效應。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