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民建
民建北京市委會建議:推進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本報訊(記者 汪俞佳)近段時間,隨著DeepSeek全網爆火,人工智能也成為大眾津津樂道的話題。“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近年來,民建北京市委會十分關注推進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創新、數據和應用是支撐人工智能發展的三個核心要素,而北京恰恰在這些方面具備獨特優勢。”民建北京市委會副主委蘇健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人工智能的決策部署,促進人工智能加速賦能千行百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去年7月,《北京市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4-2025年)》重磅發布。
但挑戰和機遇并存,民建北京市委會在調研中發現,北京在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方面還存在一些難點,“比如面臨數據和算力的發展瓶頸,數據質量、流通和安全問題也有待解決,人工智能賦能各行各業仍存在堵點。”蘇健說。
在蘇健看來,發展人工智能,首先要筑牢基礎,保障數據要素和算力資源。推動高質量數據開放共享,加快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數據標準體系,建立科學的公共數據質量管理體系。同時也要加強人工智能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
人工智能發展少不了資金和人才的大力支持。民建北京市委會建議,暢通“金融—技術—產業”良性循環,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推動戰略謀才,加強人才需求統計監測,布局謀劃一批未來人才。推動流動擴才,形成不同機構人才流動的正向循環。推動海外引才,推動產教融才、項目助才、競爭選才、全面愛才。
民建北京市委會進一步建議,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交通物流、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實體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以應用場景牽引技術突破,同時增強場景的通用性,提升行業模型泛化性。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