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產業動態 發明·創新 探索·發現 科學麻辣燙 科技人物 專家講壇 新基建 院士知播

首頁>科技>資訊

精準發力 為新科普法實施 “護航”

?中國科協召開學習宣傳貫徹《科普法》座談會

2025年03月04日 10:41  |  作者:王碩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 王碩)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以下簡稱“科普法”),這是科普法自2002年頒布后的首次修訂,標志著我國科普工作邁入嶄新階段。

法律的生命力與權威性皆源于實施。如何充分發揮科普法的法治保障作用,推動其在全社會落地生根?

2025年2月26日,中國科協召開學習宣傳貫徹《科普法》座談會,邀請院士專家、一線科技工作者、社會組織和企業代表等齊聚一堂,為推動科普法有效落地建言獻策。

強化科普地位

推動科普與科技創新“比翼齊飛”

“科普法從6章34條擴充到8章60條,是一次重大修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張勇認為,深入推進法律的宣傳和實施,準確把握立法目標與方向至關重要。他解釋說,此次修訂的關鍵在于強化了科普地位,推動科普與科技創新“比翼齊飛”。

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叢斌表示,深刻理解“同等重要”理念是推進法律貫徹實施的關鍵。他認為,以科學精神、科技范例開展國民教育,培養公民科學理性思維,對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國民教育質量及創新創造能力意義重大。這意味著把科普工作提升到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高度,作為治國理政和科技創新的重要抓手。

法律公布后,社會各界積極響應。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用四個“更”概括了科普法帶來的變化——“科普的地位更加重要、主體更加廣泛、科協組織責任更加明確、活動載體更加具體。”他建議,下一步推進法律落實,在制定規劃、進行工作部署時,明確將科普工作納入其中,完善相關基礎設施標準,并通過人大執法檢查等方式確保法律落實。

十二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協原副主席齊讓認為,新科普法將“國家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制定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入法是一大亮點,體現了國家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堅定決心。他建議,制定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的實施方案(2026-2030),建立協調機制,并將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目標納入“十五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加強隊伍建設

完善評價與激勵機制

科普事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人才隊伍。新科普法專門增加了“科普人員”一章,明確了隊伍建設的具體措施。如何調動科普工作者的積極性,成為座談會上的熱點話題之一。專家們一致認為,要完善評價與激勵機制。

叢斌建議,構建獨立的科普創新評價指標體系,將科普獎融入現有科技獎體系,定期開展評審。

新科普法明確提出,鼓勵社會力量依法設立科普獎項。如何推動這一部署落地?

中國科普研究所原所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員王挺認為,這一設定向全社會傳遞了一個鮮明的信號:科普已成為科技領域的新焦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資源匯聚于此。他建議進一步明確評審標準和管理辦法,建立嚴格的評價體系和監督機制。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元卓不僅是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優秀學者,還是一位因“手繪科學”圈粉百萬的科普暢銷書作家。近年來,他積極投身科普工作。結合自身經歷,他呼吁:在科技人才評價中適度納入科普貢獻考量;科協應發揮引領作用,放寬相關政策,鼓勵并認可科研人員參與科普工作。

北京大學哲學系科技哲學教研室主任周程提出,可探索將科普工作納入高校教師的職稱評定和績效考核;他還建議,在科研項目的預算中設立科普欄目,推動科研與科普的深度融合。

全國政協委員、知乎創始人周源從互聯網平臺的角度出發,分享了知乎在科普創作和傳播方面的經驗。

“過去科普創作者往往自嘲是‘為愛發電’,一定程度道出了科普創作投入高、回報低的現實困境。”周源介紹說,近年來,知乎平臺設立了多個項目,用于激發創作者的積極性,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他建議,未來應以新法為指引,構建“資金支持+榮譽激勵+身份認可”的多層次機制,形成“國家主導、社會協同和市場賦能”的立體生態,讓更多的科普創作者實現科研與科普的“雙向奔赴”。

同時,周源建議設立“科普社會責任指數”,將科普貢獻納入企業社會責任評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體系,讓長期堅守科普事業的企業獲得應有回報。

優化資源配置

創新科普方式

此次科普法修訂旨在優化資源配置、凝聚各方合力,共同促進全社會實現科普事業的共建、共治、共享。

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協原書記處書記王春法參與了科普法的修訂過程。他表示,新法解決了諸多長期呼吁的問題。他認為,目前科普資源分散于科研機構、企業及高校等。中國科協應利用行業學會、協會體系,在構建科普生態中發揮重要作用。他特別提到,新科普法明確發展科普產業,這為用好行政、社團、市場三個機制提供了法律依據,為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打開了一扇窗。他建議,要加強科普資源的認證和集成,并建立分級機制。

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的科普方式已難以滿足公眾需求。王春法表示,科普方式需要創新,應從單向式的傳播向交互式、平權式轉變,利用短視頻、影視、游戲等開展創作。

新科普法規定每年9月為全國科普月,這成為科普事業的一大盛事。

饒子和認為,科普月的設計應圍繞國家重大需求,滿足人民群眾需求,遵循市場規律構建活動載體,使之成為全社會共建共享的群眾性活動。

此外,如何提升不同群體和區域的科學素質也是關注焦點。

中華醫學會黨委書記、副會長周明堅建議,要重點關注青少年、老年人和農民工群體,加大對西部民族地區的支持,縮小科學素質差距。

齊讓則強調,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要更加關注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更好地發揮中國科協老專委的作用,鼓勵老年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科普活動。

“統籌組織有條件的科技社團規范設立科普獎項,統一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利用市場機制推動科普產業發展”“加強科普數據的集成機制建設”……座談會上,與會代表們積極發言,思維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斷碰撞。這些建議如一股股強勁的東風吹拂著新法實施的航船,助力我國科普事業破浪前行,向著更加廣闊的未來揚帆遠航。

編輯:馬嘉悅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最大日韩精品一区365 |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 中文字暮人成乱码熟女 | 一本大道香久在线播放 | 在线精品国产尤物 | 伊人网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