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到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時說,加快建立健全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市場準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近年來,“內卷式”競爭逐漸成為輿論焦點,社會各界頻頻喊話“反內卷”。
“‘內卷式’競爭會帶來盲目無序的價格戰,使企業創新投入不足,給產品質量帶來隱患,降低供應鏈韌性,甚至會外溢到國際經貿領域,影響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提升和對外經貿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會長張連起認為,整治“內卷式”競爭,要牢牢牽住科技創新這一“牛鼻子”,“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共同發力,答好“攻關產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以生態創新不斷將創新成果應用于具體產業和產業鏈”兩道“題”。
張連起建議,以政策引導,用龍頭企業牽引,大力發展創新集群。引導龍頭企業設立面向產業技術創新的綜合性創新平臺,以“鏈主開放平臺”的新模式,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推行產業鏈和創新鏈的“雙鏈長”制,政府主管部門與龍頭企業主動承擔起產業鏈和創新鏈“鏈長”的職能,有效整合并優化配置多方參與的創新資源要素。
出海也是打開增量,避免“內卷”的最佳路徑之一。張連起建議,一方面,要引導鏈主型龍頭企業組織上下游配套企業,建立涵蓋“研發—生產—服務”的產業鏈創新出海聯合體,并協同開展海外信息、資源、人才等資源整合與海外市場拓展,為出海企業進入目的地市場并實現本地化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通過稅收等政策為產業鏈集群出海保駕護航,如建立“產業鏈出海稅收協同機制”,在
為了避免“內卷式”競爭蔓延到數字經濟領域、新能源和綠色產業及其對外經貿領域。張連起建議,規范引導企業之間、行業之間、地區之間尋求差異化發展路徑,根據各自的主體功能區定位及重大生產力布局、資源及要素稟賦的特點和優勢、產業發展基礎條件和特點、市場結構的區域特征等方面,挖掘出不同的資源獲取途徑、發現不同的發展機會,擺脫“內卷式”競爭路徑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