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快速崛起、就業形態日益多元化背景下,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重要課題,且尤為緊迫。”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石文先委員表示。
近年來,平臺經濟、零工經濟等新模式催生了大量靈活就業崗位,如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網絡主播等,為緩解就業壓力、促進經濟活力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這類勞動群體往往也面臨社會保障缺失、職業風險高、收入不穩定、維權困難等問題。石文先認為,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需要政府、企業、勞動者和社會多方協作,通過制度創新、技術賦能和人文關懷,構建更具包容性的勞動保障體系,最終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與“勞動者尊嚴”的雙重目標。
“要加快法律修訂與政策完善,明確勞動關系認定標準。”石文先建議探索“中間類型勞動者”法律地位,避免將靈活就業者排除在勞動法保護之外。加快專項立法,針對平臺用工特點,制定工時、報酬、算法監管等規則。
同時,推動靈活就業者自愿參保,探索“按單繳費”等靈活參保方式,完善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推廣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險。平臺企業也應承擔部分雇主責任,為勞動者購買保險、保障最低收入、設定合理派單機制等。
“此外,還需構建多方協同機制。支持成立行業工會或區域性靈活就業者協會,增強集體議價能力。”石文先表示,政府可通過數字化手段動態監測勞動條件,為勞動者提供技能培訓、法律援助等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