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北京前,朋友的孩子特地囑咐我,一定要在會上提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3月8日下午,在分組討論現場,江西飛行學院院長龍國英委員講起了故事。
“這個孩子在讀初中,曾面臨嚴重的心理問題,他告訴我身邊有不少同學受心理疾病困擾。”龍國英表示,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值得重視。
話音剛落,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黨組書記沈蓓莉委員接著說:“我去年多次參加全國政協關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調研和座談活動,了解到心理健康問題呈現低齡化趨勢,早發現、早干預非常重要。”沈蓓莉表示,家長是影響孩子心理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對低齡兒童影響最大、時間最長,“因此,加強對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我們調研組年初所做的網絡調查顯示,僅30%的公眾能正確識別抑郁癥癥狀,超過60%的家長將孩子的心理問題歸咎于‘意志薄弱’或‘青春期叛逆’。”龍國英表示,部分家長因缺乏常識,將孩子的強迫癥等心理問題視為“性格問題”,或通過非正規渠道獲取虛假證明,掩蓋真實病情。同時,目前學校或社會有關心理健康教育仍停留在碎片化宣傳層面,缺乏系統化、分層次的普及體系,難以扭轉社會大眾根深蒂固的偏見。
龍國英表示:“在政策的加持下,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基層專業人員匱乏,服務能力薄弱問題依然突出。”
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場關于如何呵護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討論越來越熱烈。
“建議構建分層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強化社會認知。”
“調研發現,農村留守兒童比非留守兒童面臨更高的心理健康風險,建議相關社會組織在農村地區設立關愛之家、熱線電話等。”
“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分數,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貼心’護航未成年人成長。”
……
“心理健康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長期問題。建議大家把各自省份的情況都匯總起來,形成一份全面、翔實、科學的報告。這,就是界別的力量。”夏杰委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