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建設農業強國必須把住這個命脈,夯實水利根基。
一、 圍繞鄉村振興標志性工程,加快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以縣域為單元,全面推行農村供水“3﹢1”標準化建設和管護模式,優先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大力推進集中供水規模化建設,因地制宜實施小型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和改造,推動農村供水縣域統管和專業化管護全覆蓋。要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深入實施農村供水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加強凈化消毒設施設備配備和水質檢測監測。
二、 圍繞保障糧食安全供給,端牢灌區這個“金飯碗”。協同推進省市縣級水網建設。在水土資源適宜地區新建一批節水型、生態型灌區,加快推進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加強部門協作,統籌開展灌排骨干工程和田間配套工程建設,完善從水源、骨干渠系到田間的灌排工程體系,優先把大中型灌區建成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高標準農田。深入踐行節水優先方針,建立健全科學灌溉制度體系、用水計量監測體系、農業水價政策體系、節水市場制度體系、節水技術及服務體系等農業節水增效“五項制度體系”。
三、 完善水旱災害防御體系,筑牢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防線。健全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扎實推進大江大河大湖堤防達標建設3年提升行動,加強蓄滯洪區建設和運行管理,統籌推進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山洪災害防御。構建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雨量站、水文站組成的雨水情監測“三道防線”。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措施,嚴格落實各方面防汛抗旱責任制。科學精準調度流域防洪工程體系,加強中長期旱情預報。
四、 夯實農業強國建設的水利基礎,推進水利科技創新和改革創新。要加強技術交叉融合和創新應用,貫通供水、輸水、配水和用水全過程。統籌建設數字孿生水利,加快建設數字孿生灌區。完善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體系,全面推行水資源費改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