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法治>資訊
以執行之力兌現“真金白銀”
——最高人民法院有關部門負責人解讀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黃文俊介紹,2024年,全國法院申請執行案件下降6.3%;執行完畢率40.13%,增長5.13個百分點,執行到位率54.29%,上升8.1個百分點;全年執行到位金額2.3萬億元,同比增長3.5%,相當于GDP的1.73%。
立審執一體化機制,指的是通過加強人民法院內部立案、審判、執行等各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打通堵點,凝聚人民法院內部工作合力,努力從源頭上減少進入執行程序的案件。黃文俊表示,之所以推進立審執一體化機制建設,是因為源頭治理、綜合治理首先就要從人民法院內部做起,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制定了《關于加強立審執協調配合 推動矛盾糾紛執前化解的工作指引》,著眼做實矛盾糾紛執前化解,遏制執行案件快速增長的勢頭。通過這些措施,申請執行率明顯下降。與此同時,強化保全措施應用,強化審判部門風險提示和督促履行裁判義務,通過多措并舉,多鏈條聯動,執行案件出現回調拐點。
陳杭平表示,執行工作的一大特點是系統性。不僅執行辦案過程中涉及通知履行、查封、評估、拍賣、價款分配及支付等不同環節,而且執行辦案的質量、效率還與立案、審判存在密切聯系。比如,訴前或訴訟中是否及時有效地采取財產保全措施,往往對執行到位率產生重大影響。再比如,裁判文書的主文不夠清楚明確,判決被告履行的義務缺乏可執行性,就會嚴重影響執行工作的有效展開。因此,要切實解決執行難,除了強化執行工作的環環相扣、交叉執行,執行機關的分工協作、協調統一,法院內立審執的一體化機制建設至關重要。
在交叉執行工作方面,黃文俊介紹,最高法推進交叉執行工作,聚焦人民群眾關注的、社會面有重大影響的難案、積案、骨頭案,通過制度創新,向消極執行、選擇性執行、亂執行說不,鏟除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滋生的土壤,推動了執行效率、效能的提升。2024年全國法院交叉執行26.4萬件案件,實質化解13萬件,執行到位金額1387.7億元。
信用是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的基石。黃文俊介紹,人民法院建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強化聯合懲戒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打擊力度。截至2025年2月,累計有1627.05萬被執行人(次)迫于信用懲戒壓力自覺主動履行了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或者與申請執行人協商達成和解協議。陳杭平也說,“目前社會誠信體系及債務履行秩序尚未完全建立。建立失信聯合懲戒機制,保持高壓態勢,通過健全法律制度和加強執法力度,盡可能壓縮失信行為的空間,對于提高執行到位率、執行效率十分必要。”
強制執行必須保持應有的謙抑性和審慎性,必須在全方位監督下規范運行。黃文俊介紹,人民法院堅持分級分類原則,推行失信懲戒寬限期、單次解禁等制度,堅持懲戒失信與褒獎誠信并重,通過“活封活扣”等善意文明執行舉措,助力“誠實而不幸”的被執行人重獲新生。陳杭平表示,執行工作并不是單向度的,在堅持強制性的前提下,也要兼顧各方主體乃至國家、社會整體的利益。貫徹善意文明執行理念是中國執行工作的制度優勢。(記者 徐艷紅)
編輯:錢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