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資訊

山歌響起,打開文化中國的“時光琥珀”

2025年03月18日 10:01  |  作者:彭薇  |  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到: 

作者:彭薇

從走紅到沉寂,刀郎因為專輯《山歌寥哉》再次引發公眾注意力。近日刀郎上海演唱會上,一首專門為上海站所作的《鴻雁于飛》,不僅扎根《詩經》,更是融合了上海奉賢民歌、蘇州話念白說唱等小調,引發了聽者強烈的情感共鳴。

山歌是誕生于山野的歌聲,每一個現代人在山歌中都能觸摸到珍貴的“時光琥珀”,那些農耕文明的呼吸節奏、婉轉山水間的情感韻律,流淌在文化中國的基因脈絡中。

山歌小調唱進演唱會

刀郎的《鴻雁于飛》融合了多種音樂形式,有奉賢山歌《春調》,將孟姜女哀婉動人的故事娓娓道來,因在立春時節演唱而得名,是迎接春天的序曲;還有蘇州話念白,以說唱的方式將女子對城墻下阿哥歸來的期盼講給眾人聽。

《山歌寥哉》就如專輯名展示的一樣,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現代音樂,讓地域山歌小調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比如《序曲》采用的是廣西山歌調,《畫壁》是繡荷包調,《珠兒》是河北吹歌,《翩翩》是道情調,《花妖》是明清時調,等等。

在刀郎的歌聲中,山歌不只是音樂,更是普通人曲折一生的生活史書。山歌唱的是人間的歡愉與疾苦,是普羅大眾對生活感受的縱情表達。

以《珠兒》為例,通過珠兒的視角,我們在歌聲中體會了世間的苦難與無奈,以及人們在困境中的掙扎與希望,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從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一方水土養一方“歌”

在古代,人們通過唱山歌來慶祝豐收、表達情感、傳遞信息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唱山歌逐漸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山歌起源于勞動場景中的即興創作,是中國民歌的一種形式。比如田埂上的“喊山歌”,主要起源于江南稻作區,農民在耕作時為緩解疲勞即興喊唱。再比如“林區號子”,是伐木工人在深山呼喊形成的,“采茶調”則是茶農采茶時即興創作的,它們都是將重復性的勞動轉化為山歌的節奏韻律。

陜北信天游產生于山間的信息傳遞。因為黃土高原溝壑縱橫,人們需要通過隔山喊話來傳遞信息,高亢悠長的曲調由此誕生。信天游的歌詞多為對自然和生活的直白表達。

中國地大物博,地理環境給山歌留下了天然烙印,使得中國山歌風格各異。

西北高原的山歌(信天游、山曲)音調高亢,節奏自由。這里的山歌旋律猶如山川一樣縱橫,音域如高原一般空曠。“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歌詞里就形象地描述了當地的地貌特點。

江南水鄉的山歌(江浙山歌)曲調婉轉柔美,與小橋流水的水鄉舒緩的生活節奏相契合,江南人的吟唱多了一份細膩和靈性。而西南山地的山歌旋律比較跳躍,比如云南的《趕馬調》曲調一響起,仿佛看見馬兒在崎嶇山路間跋涉的畫面。

同一首歌中有“南腔北調”

《茉莉花》是江蘇的民歌小調,而河北、東北地區都有所演繹。山歌等民歌的特點是口口傳播,哪怕是同一首山歌,到達不同地區后,會留下自己的地方特色。

江蘇人演唱的《茉莉花》盡顯優雅,唱腔輕柔,而戲曲與流行歌相結合的《茉莉花》更是用正宗的“吳儂軟語”展現了地方特色,聽來讓人倍感親切,仿佛聞到了江南茉莉的花香。

而河北地區的《茉莉花》,旋律更加活潑,有濃郁的方言特色。東北的《茉莉花》唱詞簡潔明了,曲調迂回,仿佛在演繹一首二人轉,將東北獨特的明朗與豪邁盡顯。

《繡荷包》這首民歌家喻戶曉,它在陜西、山西、山東、四川等地都有所傳唱,表達的內容和情感都相似,但是各地傳唱的歌詞、曲風和韻味完全不同。

山西地區的《繡荷包》就和西北漢子一樣硬朗,音調悠長,帶有蒼涼的感情色彩。云南版的《繡荷包》采用云南花燈調的形式,曲調熱情明朗。四川版的《繡荷包》更加嘹亮,與大西南的自然風光相得益彰。

上海山歌形式豐富

山歌是山河血脈里流淌的詩歌,也是每座城市的聲音檔案。

上海作為江南文化的重要承載地,山歌文化融合了田山歌、小調等多種形式,既有江南民歌的柔和細膩,又因城市歷史與地理特點形成了獨特風格。上海港碼頭號子、崇明山歌、青浦田山歌已經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青浦田山歌是江南稻作文化孕育出的民歌形式,主要分布于青浦等典型的水稻耕作區,通常是農民在勞作時,由一人領唱,眾人輪流接唱,又稱吆賣山歌、落秧歌、大頭山歌。它的音調高亢而嘹亮,旋律起伏大,帶有大量的拖腔和多聲部,歌詞內容也十分豐富。

青浦田山歌很早就唱出了上海,唱到了北京。1953年9月,由上海青浦的10名農民組成了田山歌隊,赴北京參加“全國首屆民間音樂舞蹈匯演”,他們因演唱的青浦田山歌代表作《五姑娘》而榮獲“優秀演出獎”,周恩來總理還親切接見了田山歌隊的演員們。從此,青浦田山歌成為上海田山歌特有的名稱而聞名全國。

上海的碼頭號子,曾傳唱于碼頭以及貨場的裝卸、推拉等勞動場合,是碼頭工人在繁重勞動中創作的勞動歌曲,鏗鏘有力,節奏鮮明。它還融合了蘇北、寧波等地的方言和聲腔,形成獨特的“南北腔調”混合形態。

崇明山歌,多以崇明方言演唱,語言樸素自然,內容多反映島民捕魚、紡織、耕作的生活。有專家這樣比喻,崇明山歌“如同土地中生長的五谷雜糧”,承載了墾拓文化的歷史記憶。

還有刀郎演唱會上展示的奉賢山歌,它以生活哲理見長,如《莫惱歌》勸人豁達,《知足歌》強調平凡生活即是福等觀念。

新山歌自帶現代感

刀郎的創作將山歌重新帶入現代生活,山歌正以多樣的新形式煥發生命力。

比如,不少山歌加入電音、說唱等現代音樂元素,年輕群體用“喊麥”等方式重新詮釋,創造出具有現代感的新山歌。

山歌因為新科技而變得更受歡迎,它的旋律好聽又上腦,通過短視頻等迅速傳播,還成為許多流量短視頻的背景音樂,在網上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標志。

許多年輕人對山歌進行重新創作,貼近年輕人的現代生活、情感和關注的熱點等。比如新創作的《彌渡山歌》中,許多說唱融入了年輕人的價值觀,在許多山歌的跨界創作中還加入了自己對夢想的追求、對社會現象的思考等感悟。

中國的山歌,不僅是一種音樂形式,更是一方水土的文化記憶。它從阡陌溝壑中傳來,當山歌響起時,稻香滿山,生活永遠充滿希望。(彭薇)

編輯:位林惠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性久久久影院 | 亚洲人成7777香蕉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选Av香蕉 | 一本热久久sm色国产 | 色久国产第一页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乳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