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何超瓊再次以“大灣區人”的身份呼吁,通過“賽會造磁場”,讓“流量”變“留量”,加速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融合。在何超瓊看來,粵港澳大灣區可以通過“陸海空立體交通﹢賽會經濟”雙引擎,加速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何超瓊認為,粵港澳大灣區要進一步融合發展,必須雙引擎驅動,用“硬聯通”打破地理界限,以“軟聯通”重構產業生態。為此,她建議,粵港澳大灣區應該拓展“上天入地”交通版圖,從高鐵互聯到空海聯運,從地面樞紐到低空網絡,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實現交通運輸服務規則機制的“軟聯通”。具體說來,進一步完善跨境立體交通網絡建設,以“陸、海、空立體跨境交通網”打通大灣區經脈;推動港澳與內地高鐵票務系統互聯;試點大灣區“空海聯運”電子通票等。
“今年‘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將在粵港澳三地舉行,這也是粵港澳首次聯合舉辦全運會。”何超瓊表示,這一體育盛會在拉近大灣區人彼此距離的同時,更是共同分享資源、分享成果,以及分享滿足感。她建議,打造以“賽會”為核心的復合型消費場景,推動會展經濟、賽事經濟、文旅經濟等上下游行業深度發展。比如,以“十五運會”為契機開發“賽事﹢深度游”一票通產品,整合跨城市觀賽的門票、交通、酒店和大灣區內“一賽多城”文體旅休閑游路線;持續放大“會展﹢”賦能效應,建立政企協同招商機制,打造國際會展競標聯合體,與國際會展行業協會和國際知名會展公司達成交流與合作,提升大灣區的國際影響力。同時提升“最后一公里”交通通達性,解決場館(展覽及賽事)與交通樞紐的接駁線路不足,加強軌道交通、公交、出租車服務,優化周邊餐飲配套;打造場館周邊集購物、商務、娛樂、酒店、藝術、體育等休閑功能于一體的消費新空間,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何超瓊表示,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獨特的優勢,但絕不能單打獨斗。
“要與區域內其他城市緊密合作,凝聚各方力量,共同發展。”何超瓊說,“大灣區的發展不僅是區域內的協同,更是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我們需要將各項政策切實落地,以推動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本報記者 劉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