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盧作孚用人“多覓穿草鞋者”
實業家盧作孚盡管只是小學畢業,卻是當時公認的工商管理專家,尤其對用人有獨到之處。他曾在一封別人推介工作的信函上批注:公司此后覓友須多覓穿草鞋者。
所謂“穿草鞋者”,實質是對盧作孚重視實際工作能力的形象說法。后來,“多覓穿草鞋者”成為民生公司用人考察的一條重要原則。
1928年,北川鐵路公司成立,天津北洋大學采礦科畢業的唐瑞五,被盧作孚聘為副工程師,并兼總工程師守爾慈的翻譯。唐瑞五算得上是個新潮人物,樂于接受新事物。他喜愛攝影,1930年,唐瑞五跟隨盧作孚出川考察,拍下很多珍貴的照片。
當時華鎣山土匪晝伏夜行,十分猖獗,他和守爾慈一道,與土匪周旋半個多月,完成了華鎣山麓線路的勘務。唐瑞五個性務實,熱愛北碚和他所從事的工作,干勁足。在建設北川鐵路的同時,利用工程間隙,為修建北碚公園,改造北碚的街道,建造西部科學院而操勞,他時常手持經緯儀,帶領工人測量,并親手繪制成圖,作為施工的藍圖。1936年,峽防局改為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實驗區,唐瑞五被盧作孚推薦出任區長,把他從一個技術骨干,提拔為北碚的主政者。
對于表現不佳者,盧作孚不留情面,這集中體現在盧作孚為天府煤礦物色的三任經理上。
1933年6月,盧作孚組建天府煤礦股份有限公司,對周邊煤窯統一經營,并擔任董事長。他聘請劉宗濤為天府煤礦股首任經理,劉宗濤曾留學比利時,獲路礦工程師學位,回國后曾任四川冕寧麻哈金礦局局長、平漢等鐵路工程師、交通部路政司技術專員、北平協中煤礦總經理,僅從其這些光鮮的履歷來看,可謂人才難得。不過,劉宗濤在經理位置上僅干了三個月,就被換下。因盧作孚請他為天府煤礦擬制生產計劃,劉宗濤大筆一揮,提出需要工作經費100萬元之巨,一下就把盧作孚難倒了。盡管喝過“洋墨水”、有過高層工作經歷,但劉宗濤并不是盧作孚眼中的“穿草鞋者”。
劉宗濤的繼任者鄧少琴,是位歷史學家。管理偌大煤礦,需要協調各種復雜的關系,實在不是鄧少琴的興趣所在,再加上他性格急躁,常欲速而不達。于是,鄧少琴向盧作孚坦陳,自己“凡事期其速效,不免失之顢頇”,任職不到半年,他就離去,重新去做對他來說更為適合的北溫泉公園主任。至于天府煤礦經理一職,盧作孚后來則選定為自己的同學黃云龍。作為民生公司主要創辦者之一,當過公司的協理的黃云龍,性格豪爽,辦事干練,曾為民生公司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也成為天府煤礦物色經理的理想人選。
盧作孚善用草根,對那些雖無文憑,卻有實際能力者,予以重用。水手出身的張干廷,被人稱為土專家,雖無學歷但精明能干,盧作孚設法把其從上海一家輪船公司“挖過來”。英輪“萬流”觸礁沉沒于川江,為了這艘造價60萬兩白銀的大船,眾多中外打撈公司雖嘗試采用各種辦法,但都無濟于事。正當大家面對浪急水深的川江束手無策時,盧作孚卻僅用5000銀圓低價買下“萬流”,大膽起用張干廷主持打撈工作,僅兩個月時間就把輪船拖上了岸,經維修改造,成為當時川江上設備最好載重量最大的中國輪船。
周海青雖出身低微,做過茶房、木船舵工和領江,但航運知識和經驗豐富,工作認真,被盧作孚破格任命為“民權”“民本”大船的船長,在為克服川江枯水期行船困難的“三段航行”法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本文作者系江蘇省南通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