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向正確、路徑清晰、措施得力、成效顯著,用較少的資源投入取得了較好的健康產出,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大的健康支撐。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健全公共衛生體系,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等重要要求,這為持續深化醫改提供了依據和根本遵循。
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 完善外部政策,保障公立醫院公益性運行機制。夯實公立醫院公益性基礎首先要完善外部保障政策。一是各級政府要切實落實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貼等投入責任。二是要建立編制動態調整機制。積極爭取編制動態核增機制,讓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得到編制保障。三是推動建立以醫療服務價格為主導的收費機制,有升有降地做好結構調整。四是要完善薪酬制度,合理提高醫務人員薪酬中穩定收入的占比。
二、 以基層為重點,加快分級診療體系建設。一是以緊密型醫聯體為抓手,帶動縣區和基層服務能力提升。二是推動巡回醫療覆蓋資源薄弱的縣區。三是做細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服務內容。
三、 共建共享,加快信息化賦能醫改。一是立足全生命周期健康信息服務,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二是加強智慧醫院建設,全面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三是大力發展數字健康,滿足人民群眾線上診療等需求。
四、 因地制宜,深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以點帶面,推動深化醫改取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