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2025年飲料紙基復合包裝可持續發展論壇在廈門召開
人民政協網廈門4月1日電(記者 付振強)3月29日,“2025年飲料紙基復合包裝可持續發展論壇”在廈門舉辦。本次論壇由北京資源強制回收環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飲料紙基復合包裝回收利用專委會(以下簡稱“專委會”)主辦、中國物資再生協會輕質包裝回收利用分會聯合主辦,并得到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支持。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原副司長馬榮在致辭中表示,專委會自2018年成立以來,通過系統化機制創新與實踐探索,在推動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實施中取得顯著成效,特別是在構建行業自律履責模式、創新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不斷提高資源化利用率等方面展現了示范價值。面向“十五五”時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要求,要以更強的使命感、更扎實的舉措,繼續深入推進EPR制度,為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廈門陸海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江鳳鳳在致辭中提到,陸海環保多年來專注于廢棄復合包裝材料的再生處理,持續投入回收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可持續商業模式,在廈門成功落地全國首個低值可回收物分揀中心項目,實現了低值可回收物的全品類、規模化回收與智能化、精細化分選,從再生資源產業鏈源頭打通了“垃圾”到“資源”的價值轉化堵點,愿意為中國低值可回收物實現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飲料紙基復合包裝回收利用專委會理事長/利樂公司大中華區企業傳播與可持續發展副總裁牟曉燕說,專委會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在國際上也具有領先性的基于目標制的行業自律履責模式。未來,專委會各成員單位將繼續堅定落實國家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戰略,持續探索新的履責工作機制、模式,力爭形成更多更好的經驗做法,為其他低值可回收物領域提供可借鑒的生產者延伸責任履責模式。同時,專委會也呼吁價值鏈上下游企業,乃至更廣泛的包裝領域相關方積極開展行動,群策群力,共同提升我國包裝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水平,為構建“無廢城市”、實現“雙碳”目標貢獻行業力量。
生態環境部固管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員
論壇上,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副院長么新建議行業把握碳市場擴圍機遇,加快構建數字化追溯體系應對國際認證挑戰,同時布局
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環境與循環經濟部門主任錢名宇和北京資源強制回收環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秘書長郭曉玲共同介紹了《飲料紙基復合包裝資源化利用最佳實踐》。報告以“重塑包裝——中歐合作賦能回收循環價值鏈項目”的廈門和蘇州試點工作為核心,詳細介紹了在廈門和蘇州開展飲料紙基復合包裝及低值可回收物的社會回收試點情況,建議未來廢棄飲料紙基復合包裝的回收應積極融入當地低值可回收物回收體系,倡導全產業鏈參與,發揮不同主體的積極作用,加強宣傳引導,構建多維社會參與體系。
論壇期間還介紹了《飲料紙基復合包裝可回收性設計指南》和《飲料紙基復合包裝產品碳足跡核算指南》團體標準研制工作。標準通過規范飲料紙基復合包裝的設計與制造,重點關注包裝材料的選擇、生產流程優化以及回收利用效率的提升,從管理層面出發,促進飲料紙基復合包裝的高值化利用,進而構建可持續循環體系,為行業未來的發展提供科學指導。此外,還為突破復合材料包裝碳足跡核算系統邊界模糊、數據采集困難、方法學不統一等瓶頸,提出行業企業產品碳足跡核算方法,規范評估程序、核算邊界,以及產品碳足跡績效報告的具體要求。
據悉,本次論壇匯聚政府機構、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代表,圍繞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深化、低值可回收物回收體系創新、綠色低碳技術應用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對話,旨在形成以制度創新驅動循環轉型、以科技賦能提升資源效率、以協同治理構建產業生態的廣泛共識。論壇期間,參會代表還參觀了廈門低值可回收物分揀中心。
編輯:李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