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中國慈善捐贈2024》報告在京發布
人民政協網4月3日電(記者 郭帥)4月2日,由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攜手易善數據共同舉辦的“中國慈善捐贈2024報告發布會暨慈善行業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報告廳舉行。研討會上,公益慈善領域的專家學者、行業精英以及眾多關注 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各界人士共同見證了《中國慈善捐贈2024》報告的發布,并圍繞慈善行業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慈善聯合會張春生會長在致辭中表示,加強慈善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對于服務黨委政府決策、推動慈善資源有效配置、強化慈善行業監管以及提升慈善行業公信力具有重要意義。新修改的《慈善法》對加強慈善信息發布、數據統計等方面作出規制要求。加強慈善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是一項緊迫任務。希望各方力量聯合起來,加強工作協同,建立合作機制,強化信息共享,切實增強做好慈善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強大合力。
據悉,《中國慈善捐贈2024》報告基于公益慈善組織及企業組織層面、項目層面的捐贈數據、大額收支數據進行統計、推算和分析,數據顆粒度和分辨率顯著提升,為行業提供了更豐富和精準的結論。報告不僅涵蓋了中國年度公益慈善捐贈總額、捐贈來源、捐贈流向、捐贈領域等宏觀數據,還對不同領域和地域的代表機構進行了深入分析,追蹤了關鍵領域慈善捐贈的發展變化趨勢。
《中國慈善捐贈2024》報告顯示,2023年度中國社會組織和紅十字會合計接收捐贈款物合計1510億元,其中企業捐贈1156億元,占比76.58%,自然人捐贈339億 元,占比22.42%,其他捐贈15億元。從慈善款項流入的領域來看,排名前五位的分別為:醫療衛生投入慈善金額555億元,占比總慈善捐贈額(1510億元)的36.73%;教育領域投入375億元,占比24.86%;社會服務領域投入248億元,占比16.45%;科學研究投入146億元,占比9.65%;應急救援領域投入61億元,占比4.06%。
記者了解到,此次發布的報告在用戶導向方面做出了重要創新。報告不僅提供了面上數據,還嘗試站在捐贈人、籌款人的視角來提取數據和呈現結論。例如,在捐贈接收主體的分析中,報告不僅按照傳統的分類方式統計了基金會、慈善會、紅十字會等類型組織接收捐贈的情況,還根據這些組織作為資方還是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區分了資源型組織、籌款型公募組織、籌款型非公募組織,并通過各地域和各領域的核心機構名單,清晰地呈現了特定領域中哪些組織是潛在的籌款對象、哪些是優秀的資助對象,為實踐者提供了更符合其需求的分析結論。
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慈善捐贈2024》報告的另一大亮點是其清晰、透明的方法論。報告在數據獲取、清洗以及統計、測算方法論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旨在實現數據結論的可復現性 和跨年可比較性。同時,開放的方法論也為行業伙伴和其他學者提供了參與討論和迭代 的機會,有助于推動相關數據統計、推算方法的不斷完善。
會上,嘉賓們圍繞“慈善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現狀與未來”展開圓桌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基礎數據缺失一直是公益慈善行業的痛點,而《中國慈善捐贈2024》報告的發布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與易善數據的此次合作,有助于我國公益慈善行業數據在全面性、可靠性等方面的提升,也為未來行業數據 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借鑒。
活動現場
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長、報告主編藍煜昕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慈善捐贈2024》報告的發布,旨在推動構建我國公益慈善行業數據基礎設施。這份報告不僅為政府、學者和社會公眾提供了解慈善捐贈生態的重要參考,更期待能為捐贈人和非營利組織的資助或募捐、籌款活動提供決策支持。”
在報告發布之后,多位專家學者圍繞報告的方法論召開閉門討論會。與會嘉賓紛紛表示,希望通過共同努力,推動我國公益慈善事業在數據支持下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實現共同富裕目標貢獻力量。
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王名在總結發言中表示:“《中國慈善捐贈2024》報告的發布是我們在慈善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邁出的第一步。我們希望通過持續的努力,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推動我國公益慈善行業在數據支持下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期待與更多行業伙伴攜手,共同為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的美好未來貢獻力量。”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