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建言立論 統戰新語 雙向發力 民主監督 提案工作 實踐探索 委員自身建設

首頁>理論>建言立論

加快制定有關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行政法規

2025年04月07日 08:28  |  作者:呂紅兵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近來,生成式人工智能(以下簡稱“GAI”)風起云涌,備受關注。2013年至2023年,全球共申請了5.4萬項生成式人工智能發明專利,其中超過25%在2023年提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國共有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在網信部門完成備案,其中2024年新增238款。GAI正在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習慣乃至生活方式。但與之相伴,也出現了很多新興領域的法律問題。據中國裁判文書網數據,2021年至2024年全國法院共審理涉人工智能糾紛案件1659件,絕大部分系生成式人工智能相關案件。

去年3月21日,聯合國大會通過全球首個關于監管人工智能的決議《抓住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賴的人工智能系統帶來的機遇,促進可持續發展》;經過長達三年的籌備與談判,去年3月,歐盟正式完成《人工智能法案》立法流程,出臺全球首部關于人工智能的全面立法。在我國,國務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規劃已將人工智能法草案列入其中。不過,技術專家分析,相對于專用人工智能系統而言,GAI具有可以執行不特定任務、具有龐大數據訓練量等重要特征。因此,在討論中國人工智能立法時,應重點加快出臺有關GAI全方位規范的立法。

2025年3月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四部委發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規定服務提供者提供的生成合成服務,均應適當位置添加顯著的提示標識。此前,2023年8月15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施行,利用GAI技術向我國境內公眾提供生成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內容的服務適用該辦法;2023年1月10日,《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實施;2021年12月31日,《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頒布。不過,四個《辦法》主要規范服務提供者和技術支持者,而且屬于部門規章性質,法律位階較低。另外,科技部等10部委印發《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明確“具有輿論社會動員能力和社會意識引導能力的算法模型、應用程序及系統的研發”為“需要開展倫理審查復核的科技活動”。

與傳統立法相比,人工智能立法面臨技術飛速發展帶來的調整對象不確定性、技術產業迭代帶來的社會關系不確定性,以及風險種類和程度的高度不可預見性。因此,制定一部既能解決當下問題、又充分考慮長遠的人工智能相關法律難度極大。在加緊研究、充分借鑒、盡力推進的同時,可以選擇GAI這一社會最關心的“切口”,盡快推進“小、快、靈”立法,早些出臺行政法規。

第一,該行政法規的核心,應明確規定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并統領生成式人工智能全生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的一項法律準則。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法典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立法目的放在第一條。凈化GAI生態,不僅需要道德規范、倫理約束,更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這是一種法律制度,比道德更“剛”,比倫理更“硬”,比政策更“可持續”,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

2023年10月18日,我國發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提出,發展人工智能應堅持“以人為本”理念、“智能向善”宗旨;堅持倫理先行,明確相關主體的責任和權利邊界。所謂“以人為本”,就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本;所謂“人機對齊”,就應強調GAI輸出結果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符。

第二,在上述原則下,該行政法規應對GAI技術開發者、服務提供者、使用者、監管者以及社會公眾,分門別類明確各自權利和義務、職能與責任。

例如,技術開發者應對用于訓練大語言模型的數據進行嚴格篩選與分類,剔除不當元素文本數據,確保數據源合法且內容健康;對于現有模型,運用數據遺忘等技術手段,消除不當內容輸出;引入人工審核機制,對自動化系統標記為敏感或禁止的內容進行復核;建立開放研究、社區合作、線索舉報機制,優化大語言模型篩選系統。

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過程中的著作權保護是個核心又敏感的問題。輸入階段,使用語料是否構成侵權;產出階段,涉及生成作品性質和作者資格,即是否足以確權及維權。從國際慣例看,輸入端使用作品相對寬松,但前提是文本挖掘和數據訓練使用為非商業性,一旦進入商業領域則應嚴格保護版權。從發展的角度,規定輸入階段數據一一得到許可,實踐中做不到,也不利于研發。應當按照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立法本意,淡化所有權、強化使用權,明確使用原則,在涉及商業使用時,要求技術開發者支付報酬,由其與權利人組織協商解決。

再如,應明確服務提供者依據民法典侵權責任編有關責任主體的特殊規定履行“網絡服務提供者”、依據民法典人格權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履行“信息處理者”的義務。依法對生成內容進行標識;發現違法內容應及時處置、整改并報告;對使用者的輸入信息和使用記錄依法保護,及時處理有關查閱、復制、更正、補充、刪除個人信息請求;履行用戶管理義務,公開服務適用情況,指導使用者科學理性認識和依法使用技術,采取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建立健全投訴、舉報機制,確保提供安全、穩定、持續服務。

又如,按照民法典有關“網絡用戶”“個人信息權利人”的權利、義務和責任規定,細化對使用者的權益維護與使用規范。對于使用者利用大模型生成的內容能否得到版權保護,應以提示詞制作、內容編輯修改、創作中的選擇判斷等體現人類的智力勞動成果的要素為重點,建立科學的創作貢獻認定標準。同時,對于生成內容涉嫌“深度偽造”可能構成侵權的,則應利用技術創新、技術對抗等方式,建立并完善精準的檢測標準。

[作者呂紅兵系全國政協委員、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合伙人]

編輯:李敏杰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国产欧美理论在线播放 | 亚洲免费偷窥视频 |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国产制服日本一区二区 |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 | 在线免费看永久AV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