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民革 民盟 民建 民進 農工黨 致公黨 九三學社 臺盟 人物風采 史料縱覽

首頁>多黨合作>民進

中國民主促進會與南水北調工程

2025年04月07日 09:05  |  作者:康立浩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天河貫神州,南水澤北國。

“南水北調工程事關戰略全局、事關長遠發展、事關人民福祉?!?/p>

202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10周年。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調水工程,10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767億立方米,惠及45座大中城市1.85億人。

工程改變了中國的水資源分布格局,是中華民族在治水歷程中的世紀創舉,是支撐長遠發展的國家大事,是載入千秋史冊的民心工程?!斑@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在國家的經濟社會生活中產生了巨大效益。功在當代,利在千秋?!?/p>

2002年12月,國務院批復《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并動工實施,2014年12月,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中華民族半個多世紀的調水夢得到實現。工程的成功,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彰顯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彰顯了我國日益強盛的綜合國力。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話擲地有聲:“實踐證明,黨中央關于南水北調工程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

南水北調工程匯聚了幾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凝結了無數水利工作者和建設者的辛勤與汗水,在工程論證、建設、運行各個階段,也都有著民進的身影。一代又一代民進人胸懷“國之大者”,立足民之關切,聚焦南水北調工程論證、建設、運行和管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深入調查研究,努力發揮作用,貢獻民進力量。

今年正值民進成立80周年,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的關心支持下,我們查找檔案、翻閱資料、尋訪親歷者,對這段歷史進行了梳理和再現。

??? 民生為上、治水為要,工程亟待上馬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自古以來,我國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豐,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

民進人很早就關注北方地區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用水困境。民進中央原副主席鄧偉志1981年在甘肅定西考察水資源情況后寫道:“在定西縣,到一家貧困戶家中,他們說因為缺水,一年只洗三四次臉,每人只有一單一棉兩套衣服。我頓時黯然神傷,熱淚盈眶,但不能在人家里哭泣,跑到他們廁所里擦眼淚。鎮靜了,看到他們的吃水缸和床上用品,又痛心入骨,再跑到廁所擦淚?!?/p>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蹦纤闭{的偉大構想應運而生。中共中央以把握歷史主動的遠見卓識,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上籌劃了南水北調工程。工程進行了多年的測量、勘探、規劃,在技術路線、環境影響、經濟成本等方面經歷了反復論證。

1993年,在全國政協八屆一次會議上,由時任民進河南省委會主委袁祖亮發起,方明、葛志成、鄧偉志、朱鴻鄂、李金培、陳慧等18位民進會員聯名提交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亟待上馬案》,該提案被全國政協編為第1007號提案。提案飽含對北方水資源緊缺問題的關注,寫道:“北起北京、天津,中經石家莊、邯鄲、鄭州,南達許昌、平頂山,有大、中城市十七座之多,目前水資源嚴重不足,河道經常斷流,土壤沙化,過量超采地下水,又出現城區地面下降,建筑物遭破壞?!?/p>

提案嚴謹分析了中線工程的地形優勢“從丹江口水庫經鄭州北至北京,南北落差近100米,以長遠觀點看,調水成本低”;深入調查了水源地水質“丹江水質極佳,除高錳酸鹽指數一項略超,其他各項綜合指標均已達到一類水標準”;詳盡探討了工程建設條件“施工條件較好,可動員人力、機械一齊上”。綜合各項條件,得出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勢在必行、應率先上馬的結論。

提案得到了各方的關注,原國家計劃委員會在對提案的答復中寫道:“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已嚴重影響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興建南水北調工程,從長江流域向京津華北地區調水是十分必要的……您在提案中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國家在決策時將予以考慮。”

2002年7月,時任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帶隊在安徽實地調研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與引江濟淮工程,為南水北調東線支持沿淮、淮北地區用水出謀劃策。

民進持續的呼吁和建議為黨和國家科學決策提供了助益,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調這項重大戰略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如今,縱貫2899公里的“藍色動脈”串聯起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成為了國家水網的主骨架和大動脈。作為造福民族、造福人民的世紀工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 吃水不忘掘井人,持續關注移民工作

南水北調工程順利推進建設,取得重大成就,離不開沿線移民的巨大奉獻。在2015年的新年賀詞里,習近平總書記問候道:“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沿線40多萬人移民搬遷,為這個工程作出了無私奉獻,我們要向他們表示敬意,希望他們在新的家園生活幸福?!?021年,他來到南水北調工程移民村淅川縣鄒莊村,對鄉親們說:“吃水不忘掘井人,你們就是掘井人?!?/p>

南水北調工程移民,是我國繼三峽工程之后最大的移民遷安工程。2001年,鄧偉志與袁祖亮、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教授緱元有等一行來到中線工程渠首所在的淅川縣,實地了解移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情況。調研組在報告中寫道:“至2000年,淅川縣移民人均純收入只有696元,人均占有糧食150公斤……正常年景庫區3.5萬移民嚴重缺糧,年缺糧達280萬公斤,移民不得不繼續開墾荒山進行耕種,使大量水土流失。一些依靠消落地生活的居民失去生存條件,縣里移民收入低于全縣平均水平的50%?!?/p>

根據發現的情況,調研組提出多項政策建議:將實物補償政策與扶貧政策相結合,編制淹沒處理概算;設立庫區建設基金,劃撥一定比例進行開發性移民扶持;加大扶持力度,使移民社區達到安置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加大對庫區、庫周生態保護的投入,實現庫區生態平衡;建立對移民工程的監測評估機制,保障移民的合法權益;加強移民工作的法制保障等等。建議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視,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同志作出重要批示,為移民工作提供了有力參考。

易地搬遷只是移民新生活的起點,搬遷群眾入住新居后,如何融入新環境,實現就業增收、安穩致富成為新的重要課題。

2014年7月,在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上,時任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議高度重視庫區移民的發展和致富,他動情地說:“為了中線工程的建設,庫區移民含淚舍棄了他們賴以養家的果園、忍痛賣掉了他們借以糊口的漁船、親手拆除了用以謀生的廠房,為國家舍小家,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保障他們的生活安康。解決移民問題,不是靠大量的資金投入就能解決,也不是光給點錢、蓋個房子、給點耕地就一勞永逸,庫區移民群眾搬出,只是邁出第一步,要真正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這是個長期的過程。搬走并不意味著移民工作已經結束,只有實現庫區移民的發展和致富,才能保證中線工程的通水成功和后續的運行?!?/p>

在各方的共同推動下,中共中央、國務院立足全局、著眼長遠,一系列南水北調移民扶持政策相繼出臺,受水區與水源地的對口協作機制不斷完善,庫區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移民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改善,移民群眾真正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 強化水源保護,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2024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湖北十堰丹江口庫區環保志愿者的回信中寫道:“保護好水源地生態環境,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需要人人盡責、久久為功?!?/p>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南水北調事關上億人喝水用水,水質安全、用水安全是工程運行的生命線,水質決定著南水北調的成敗。在工程建設階段,民進就組織調研組多次到工程沿線與鄉鎮干部、農民、船民交流,持續關注漢江上游水質和調水過程中的水質保護。

2004年,時任民進湖北省委會主委、著名的濕地生態學家蔡述明關注到水源地污染的問題,他在全國政協會議上呼吁盡快建立丹江庫區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他提出,漢江上游流域面積9218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高達38536平方公里,流失的泥沙都進入庫區,致使水質含沙量增加,淤塞塘庫河道,抬高河床,惡化生態環境,應盡快建立丹江庫區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

2007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河南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保護區內有丹江口水庫、丹江干流及滔河、淇河、鸛河、刁河等支流。如今,保護區已經成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重要的生態屏障,構筑起千里調水的生態長城。

2013年,時任民進江蘇省委會主委陳凌孚在全國政協會議上呼吁,要重視東線工程源頭揚州的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問題。2014年,朱永新帶隊在河南、陜西開展“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水質保護”調研,調研組建議,完善南水北調重大水污染事件的應急機制,提升應急監管能力,加快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在2014年7月的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上,時任民進武漢市委會副主委李長安提出,應設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基金”,從源頭上保證水質安全;時任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的馬榮才建議,應統籌水源區經濟與生態效益,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

2023年7月,民進中央向中共中央報送了關于加強丹江口水庫水源保護的書面建議,從法規條例保障、協同保護機制、污染監測防治等角度提出了建議。該建議得到了國務院主要領導同志的重視和批示,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進一步關注、重視和采納,助力推動了相關工作。

??? 立足流域整體,統籌系統治理,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

水脈滋養命脈,水運連著國運。

南水北調作為跨流域跨區域配置水資源的骨干工程,科學推進實施調水,更好發揮工程作用,需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不斷強化流域治理管理。

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強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涵養,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加強南水北調工程沿線水資源保護,持續抓好輸水沿線區和受水區的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民進中央自2007年發起創辦了長江保護與發展研討會(后更名長江保護與發展論壇),2019年發起創辦了黃河保護與發展論壇,在論壇10余年的歷程中,多位專家學者曾圍繞南水北調工程在經濟、社會、生態等領域的深遠影響提出看法。在暢所欲言中,“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共識不斷深化;在交流研討中,一系列前瞻性、引領性、戰略性、建設性的意見建議不斷涌現。民進中央認真梳理,充分吸收、轉化和運用這些觀點和建議,積極為黨和國家科學決策、有效施策作出貢獻。

2014年,時任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常務副主席羅富和分別帶隊,圍繞“建立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促進區域生態文明建設”開展年度重點考察調研。調研成果得到中共中央有關領導同志的批示,為相關部門的工作提供了參考。

“共飲長江水,共繪碧水圖?!蹦纤闭{中線工程的清冽水脈大部分來自漢江,這條長江最長支流的水質優劣與長江流域整體治理密切相關。

自2021年起,受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黨派中央開啟了為期5年的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每年都要來到長江岸邊,實地調研當地水資源利用和水生態保護情況,聚焦深化水環境綜合治理情況等重點選題,查找決策部署中遇到的難點卡點,與各方一道分析情況、研究問題、凝聚共識。

2024年7月,民進中央與財政部就“完善對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的資金投入機制”開展聯合調研,專家組來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的丹江口水庫,在波光粼粼的亞洲最大人工淡水湖邊,圍繞恢復水生態功能、改善水生態環境的目標,深入探討如何讓生態投入的每一筆資金、每一個項目都發揮出最大效益。調研成果同樣得到了中共中央有關領導同志的重視與批示。

……

自中國民主促進會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正式成立以來的80年正道堅守,80年的風雨兼程,無數民進人懷抱初心使命,為包括南水北調工程在內的重大問題建言獻策,推動黨和國家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如今的南水北調,清澈甘霖穿越千巖萬壑,宛若蛟龍蜿蜒在中華大地上。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的世紀握手,帶給北方大地新的生機,繪就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盛世圖景。

回望這段歷史,其中蘊含著一代又一代民進人“立會為公,參政為民”的精神品格,體現的是民進促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發展,切實履行新型社會主義參政黨職能的責任擔當?!皻v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這些歷史也成為了民進人的智慧結晶、寶貴財富和力量源泉,在未來的履職工作中,將持續激勵民進人作出新的貢獻,書寫新的歷史。

(作者單位:民進中央參政議政部)

編輯:李敏杰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在线永久 | 亚洲精品在线看 | 欧美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 久久久久久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免费中文在线视频播放 | 欧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