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建言立論 統戰新語 雙向發力 民主監督 提案工作 實踐探索 委員自身建設

首頁>理論>建言立論

因地制宜推動河南制造業“三化”高質量發展

2025年04月07日 13:58  |  來源:映象網 分享到: 

2025年河南“兩會”指出:更大力度推動河南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推進新型工業化,實施重點產業鏈發展行動,強力推動“7+28+N”重點鏈發展戰略,即壯大7大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向下梳理N個專精特新產業細分領域;突出產業集群化發展,突出數字化轉型,突出未來產業培育。

這是基于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河南篇章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要求,也是因地制宜推動河南制造業“三化”高質量發展的實際需求。當前,以構建河南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導向,以提振河南先進制造業為突破口,以實現新型工業化為契機,堅持先進制造業“一轉帶三化”(數字化轉型、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新發展理念,在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上奮勇爭先;同時,一方面,解放思想,放大格局,宏觀上與經濟發達地區及本省周邊省份鏈接資源和產業協同發展;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抓好河南制造業“三化”協調融合發展,將河南新型工業化水平推向一個新高度。

一是因地制宜謀劃制造業“三化”戰略。

當前,在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和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背景下,國內外雙循環體制機制的變革,不僅是流通大市場的統一,還包括資源要素、產業資本、金融服務、人才資源等大市場的統一。統一大市場的開放和流動性加速,包括區域經濟和產業協同發展的趨勢,這對河南制造業“三化”協調發展,具有全國一盤棋、區域產業競合發展的戰略意義。當然,河南制造業“三化”協調發展,離不開統一大市場背景下河南周邊省份相關政策的溢出效應和產業延伸及協同發展。河南與周邊省份制造業“三化”發展有明顯的可比性、參照性、互補性、協同性。河南周邊省份對河南制造業的發展有明顯的政策影響、要素流動以及產業承接轉移具有一定的溢出效應;對河南中小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要素獲取與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提升效應;因而,統一大市場的空間聯動效應,對加快促進河南制造業“三化”融合發展與協調賦能,對河南構建和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河南周邊省份推動制造業 “三化” 的政策,其重疊與相互影響,既要關注政策外溢性、資源和產業鏈延伸的正面效應,也要關注資源錯配、市場分割等負面效應,要全面多維度評估分析。既要考慮政策設計的區域協同互補、契合本地實際并兼顧周邊需求,又要考慮建立健全溝通協調機制。

河南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既需要大市場的開放環境,需要市場要素流動機制保障,更需要河南工業基礎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環境。以盤活河南現代化產業資源存量為底盤,以因地制宜統籌制造業“三化”協調發展為抓手,從根本上解決河南傳統產業占比過重、先進制造業產業薄弱和產業鏈延伸細化領域的優化問題。當前,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河南篇章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以省委“四高四爭先”戰略為統領,必須加快建設河南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河南工業強省戰略,必須因地制宜地將河南現代化產業體系與全國統一大市場新發展格局聯動起來;在當前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深化改革就是要重塑和優化河南新型工業化產業生態;就是說,要以產業經濟創業創新創造領域奮勇爭先為基本遵循,加快實現新型工業化步伐,以先進制造業為突破口和發力點,將“一轉帶三化”行動引向深入。因地制宜做好傳統基礎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探索“工業大模型+行業數據集”發展模式,做好數字化技術在產業發展中的廣度和深度場景應用,從而帶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賦能和高質量協調發展。數字化轉型是底盤基礎,新型工業化的標配就是實現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一體化賦能河南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先進制造業的高端化表明,是制造業的高段位特征,體現河南制造業產業在一個新的經濟空間和產業新質生產力層面具有比較優勢;所謂智能化,則是以數字技術為先導,由傳統的“制造”轉升為“智造”,形成整個產業鏈流程的全鏈自動化和智能化;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個相對閉環的產業鏈縱橫交織的細分領域疊加體系,全鏈式綠色化是其特色,其中的應用場景充溢著綠色技術創新成果和綠色智造,包括整體性綠色化環境下的所有工藝環節,如綠色設計、綠色材料、綠色工藝等,是在一個綠色產業鏈條環境下運行的。因此,數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一環扣一環,缺一不可。加大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力度,搶占新型工業化的價值中高端戰略先機,是當前河南工業化強省戰略的必經之路。對傳統產業占比較重的河南而言,數字化轉型任重道遠,工業強省勢在必行。

二是因地制宜盤整產業家底。

推進河南制造業“三化”協調發展,既要考慮農業產業基礎,又要考慮傳統產業的基礎,更要考慮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發展的大局,摸清本土自然資源、產業資源優勢,順時而動,因地制宜謀劃現代化產業新格局。從實踐層面來看,加快構建和完善河南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實現河南新型工業化和發展先進制造業為創新驅動基本盤,傾全省之力加快“兩城一谷”(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技城+中原農谷)科技研發體系建設,全面推動“7+28+N”重點產業發展行動,以厚植新興產業集群為主導,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力,快速布局未來產業體系,形成7大產業聯盟集群和28個重點產業鏈以及帶動“專精新特”產業聯動發展新形態,從而形成河南新型工業化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化發展的新產業生態圈。

關鍵是,地方政府要進一步明確因地制宜盤整產業資源家底。在落地實施省委“四高四爭先”重要戰略、謀劃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實踐中,需要找準本地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產業鏈對接端口和延伸路子,以及重點產業鏈集群發展的方向目標,找到本地重點產業鏈發展的產業缺口、資源短板、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乏力、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布局零散、體量和規模較小、項目孵化和專業招商體系建設滯后等諸多痛點和難點。以河南現代化產業體系框架為藍本,需要以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高段位標配,以培育和發展河南新質生產力為引領,一定要結合省情、市情、縣情,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不能脫離本地產業資源而追熱求大盲目上項目,“攤大餅”不可取,“畫大餅”同樣不可取。政府要切實做好重點產業特色產業發展的戰略構架及政策保障,做好對接7大產業聯盟和28條重點產業鏈集群發展的端口,把握機遇,吃透政策,因地制宜摸清本地產業家底,謀劃重點產業發展的核心抓手,真正站位于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制高點上,突出重點產業,發展好“專精新特”產業。

同時,河南推進制造業“三化”有效融合發展,必須著眼于河南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區域經濟結構不協調、傳統產業升級優化的省情實際。就目前來看,基于工業化產業基礎和水平較沿海發達地區的差距實情,河南在中部地區與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也存在區位戰略和科技實力勢差。尤其是國家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發展,河南幾近“空白”。中部各省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都在奮起直追,無論是科技研發體系還是新型工業化產業體系建設,湖北武漢和安徽合肥表現得特別突出。河南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起步晚,但發展速度快,以中原科技城、河南醫學科學城、中原農谷三大科研體系及其延伸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布局正在加快,新型工業化特色明顯。事實上,河南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新型工業化水平與新時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如重點產業鏈拓展和產業集群體系尚不完善,傳統重點產業雖有創新鏈發展,但規模和體量不夠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雖有布局,但產業鏈延伸和細分領域集約度和市場飽和度不足,以及河南高端制造業產業的國際化市場融合參與力度不足,歸根結底是由于本地產業資源的虹吸效應不太明顯。所有問題和堵點、難點都說明,產業鏈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的培育,需要一個漫長的創新研發和產業鏈延伸及產業集群高度集約發展的過程積累,即由量變到質變。

三是因地制宜釋放有力舉措。

推進河南制造業“三化”協調發展,地方政府要從幾個方面加持發力:第一,堅持著眼于本土產業實際,著力于產業特色,專注于重點產業和“專精新特”產業,在延鏈、補鏈、拓鏈、跨鏈發展中,開拓產業鏈細分領域縱深,因地制宜,因城制宜,因產制宜;對照國家新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8大新興產業和元宇宙、量子信息、腦機接口、人形機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9大未來產業方向,突出各地主導產業和重點產業,提高制造業“三化”協調的首位度。

第二,政府要想法提高河南新質生產力全要素生產率。政府要有高站位、寬視野、大格局新發展理念,要有區域競合發展意識,想方設法聯動本地與周邊城市經濟空間產業合作發展的新思路。尤其是在重點產業鏈發展領域,要學會造勢、借勢、借資源,學習借鑒外地的先進制造業產業發展模式,打通有利于制造業“三化”協調的各種壁壘,優化營商環境,暢通市場要素資源;同時,要有謀劃對接京廣先進制造業走廊、京廣數字融合示范帶、中原-長江經濟走廊,以及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等領域前瞻意識。

因地制宜對標對本提升制造業“三化”高質量發展,是河南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一轉帶三化”戰略行動的核心抓手。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全領域全過程都會貫穿新質生產力全要素生產率。“三化”協調推進。從河南實踐來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并沒有形成統一標準和模式,各地產業基礎差異化較大,比較沿海發達地區的現代制造業產業發展差距也很大。因此,河南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要以實現制造業“三化”協調賦能為契機,要以本地產業特色為基本盤,既要考慮河南農業現代化產業發展基礎,又要著眼于現代化工業體系基礎,以及圍繞產業基礎和周邊的相關產業圈層,尤其是在數字化賦能、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領域,要從制造業產業構架中謀劃好“三化”融合的生產場景容量及市場飽和度。

第三,政府要因地制宜夯實產業基礎,解決完善產業體系中的“卡脖子”問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找準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問題;在人工智能、工業軟件等關鍵領域,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還要著眼于部分高端技術依賴進口,限制制造業智能化的深度和廣度發展問題;以及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困難、資金短缺、技術基礎薄弱、人才匱乏等問題,解決這些導致數字化轉型進程緩慢的難題。同時,制造業的關鍵數據安全與標準問題、數據安全保障體系不完善及數據泄露、篡改等風險,需要在推進制造業智能化過程中統一標準和規范,實現不同企業、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有效共享和交互。

在高端化發展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高端裝備制造、集成電路等面臨關鍵核心技術瓶頸,部分核心零部件、高端材料和先進工藝仍依賴進口、增加企業生產成本、產業結構優化,傳統產業中低端和新興產業及高端制造業發展不平衡問題、以及高端制造業人才短缺,人才激勵機制不完善、人才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等問題,都需要一攬子解決方案。

第四,通過梳理周邊省份政策重疊的領域,并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有特色和針對性的政策。對于本地具有潛力的新興制造業領域,給予稅收優惠、土地供應傾斜、財政補貼等支持,吸引企業入駐和投資。例如,在綠色制造領域,如果相鄰省份未重點關注,河南可出臺專項政策,打造綠色制造產業集群,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力;通過土地供應傾斜,為企業提供合適的發展空間,滿足企業的生產和擴張需求;通過財政補貼,鼓勵企業加大在綠色制造技術研發和設備購置方面的投入,推動綠色制造產業發展。同時,建立地市協同政策框架,明確政策授權邊界,制定統一標準和清單,避免地方政策口徑混亂或過度疊加。例如,通過“清單制”規范地方政策的實施范圍和力度,減少相鄰地區因政策加碼導致的“逐底競爭”或資源爭奪。推動區域政策協同機制,建立跨區域的協調平臺(如城市群聯席會議),統一政策目標與執行節奏。河南可以積極參與或推動與周邊省份建立類似的區域政策協同機制,共同應對制造業發展中的問題,實現區域內制造業的協同發展,防止出現產業外移。

第五,明確本地制造業的發展定位,挖掘特色資源和優勢產業,重點轉型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對于傳統產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揮本地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勞動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相結合的產業,提高產業附加值。河南可以依托自身的農業資源優勢,發展數字化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打造從農產品種植、加工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同時,對于傳統的制造業產業,如鋼鐵、化工、紡織、服裝等,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力度,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第六,主動嵌入相鄰省份主導產業鏈,定位為“配套基地”或“服務樞紐”,承接其外溢的制造環節(如倉儲物流、零部件代工)。與相鄰省份共建“飛地園區”,形成產業資源對接、稅收分成、數據共享協調機制。河南可以加強與周邊省份的溝通和合作,了解其主導產業鏈的發展需求,積極承接相關的配套產業和服務環節。通過共建“飛地園區”,可以充分利用雙方的資源優勢,實現互利共贏。 

第七,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體系。對創新科研的投入,需要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體系。依托河南“兩城一谷”科研體系創新平臺,鼓勵先進制造業鏈主企業集群、河南本地高校(包括985高校鄭州研究院群體)、科研機構與企業合作,圍繞制造業關鍵技術開展聯合科研攻關及科研成果轉化。設立創新獎勵基金,對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企業和科研團隊給予獎勵,加快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率。以智能制造為先導,通過創新研發,實現生產領域智能化升級,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政府可以引導高校和科研機構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開展針對性的科研項目,促進科研成果快速轉化和場景應用。同時,創新獎勵基金的設立,以激發企業和科研團隊的創新力,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和資源投入到制造業創新領域。

同時,推動“輕資產”制造業升級。跳過重資產投入階段,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如海爾卡奧斯)實現生產流程云端化,降低設備投資壓力。例如,山東淄博服裝企業通過接入犀牛智造平臺,以數據驅動柔性生產,訂單響應速度提升70%。河南制造業企業可以借鑒這種模式,積極接入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生產流程的優化和升級。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可以實現生產設備的遠程監控和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和設備利用率;可以實現與供應商和客戶的實時溝通和協作,優化供應鏈管理;還可以利用平臺上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市場分析和預測,制定更加科學、規范、高效的生產流程和市場營銷體系。(作者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李者聰)

編輯:李敏杰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 | 亚洲中文aⅴ中文字幕每天被 | 亚洲一二三区在线观看未删减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少妇饥渴 | 中文字幕亚洲日本韩无线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