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社會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時評 創客說 樂觀社會 畫里有話 滾動資訊

首頁>社會>社會聚焦

從“冷板凳”到“香餑餑”

——養老服務業成青年就業新藍海

2025年04月17日 09:04  |  作者:趙瑩瑩  |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4.17 10版配圖(7018589)-20250417085555

春季招聘中,養老護理專業本科畢業生再度成為相關用人單位爭相招攬的“香餑餑”。這一現象背后,是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速,養老服務行業對高素質、專業化人才的迫切需求。

結合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的實施意見》,多位全國政協委員集思廣益、深入探討,以期進一步完善養老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在日前的一場校園招聘會上,當李陽手拿簡歷說出“就讀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泰康之家、萬科隨園等頭部養老企業的HR負責人紛紛圍了上來,爭相拋出優厚條件:“提供智慧養老設備研發崗,配備專業團隊”“入職即享人才公寓”……

突如其來的場景,讓周圍金融、計算機等專業的應聘者紛紛側目——這個幾年前還被戲稱為“伺候老人”的學科,如今竟成了招聘會上的“香餑餑”。

“助力年輕人捧上養老‘香餑餑’”

李陽自己也沒想到,當初曾經讓親戚們搖頭嘆息的專業選擇,此刻已成為通往朝陽產業的大門。

4年前李陽新生報到時,全班32個同學中,有28個都是被調劑來的。而現在,他們是企業爭相搶奪的稀缺人才,人均收獲4.2個offer,最高年薪18萬元。

記者實地走訪發現,今年的多個春季招聘市場上,“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已然成為一張含金量十足的職業通行證。

“年輕一代正以專業素養和青春活力重塑養老行業新生態。他們不僅實現了個人職業價值的躍升,更推動著中國養老事業實現從‘簡單照護’到‘品質服務’的跨越式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協和醫院組織處(統戰處)處長孫紅表示,這些新生力量將康復醫學、心理疏導、智能科技等現代服務理念融入傳統養老領域,正在書寫中國式現代化養老服務體系的新篇章。

在她看來,要抓住這一積極轉變的契機,在薪酬待遇、職業發展通道等方面充分展現養老產業的人才吸引力,為康復治療、老年護理、智能養老等專業的畢業生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陪診師、家庭照護師等職業日漸興起,養老服務行業的人才需求正在不斷增長,其中具備專業資質的高素質養老管理人才尤為緊缺。教育部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200余所高校開設養老相關專業,但年培養規模仍不足市場需求量的1%。

為此,孫紅建議構建“學歷教育﹢職業培訓﹢繼續教育”三位一體的養老服務人才培養體系,“助力更多年輕人捧上養老‘香餑餑’”。具體而言,要鼓勵高校設立老年照護相關學科,支持更多職業院校開設養老護理專業,完善在職人員技能提升通道,建立覆蓋中職、高職、本科及研究生的多層次培養路徑,實現養老護理人才的專業化、梯隊化發展。

用好養老服務政策“指揮棒”

“從被質疑‘學養老能干啥’,到如今被追問‘你們專業今年還招人嗎’,這個轉變讓我倍感振奮。”李陽在朋友圈的感言,折射出養老行業發展給他帶來的職業自信。

民政部聯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新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更堅定了李陽的這份自信。

實施意見明確,到“十五五”末,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養老護理員占比達到80%以上,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其他養老服務技能人才數量顯著提升。

實施意見提出了全面推行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推進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建設、規范組織實施和證書頒發、建立常態化考核認定機制、加強職業研究和標準教材建設、促進認定結果與培養使用待遇相結合、拓展高技能人才職業發展空間等7項重點任務。

“這是我國首個關于養老服務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的專項政策文件,有助于進一步增強養老服務技能人才評價規范性和公信力,推動評價結果與崗位使用、工資待遇緊密結合,對提升養老服務行業吸引力、穩崗助企具有重要意義。”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永新介紹說。

“以養老護理員為重點的養老服務技能人才,是養老服務的實施者、服務質量的保障者。該領域專業人才的質量和數量,直接關系到我國養老服務體系的完善程度和服務水平。”在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政協副主席張金英看來,激發養老服務技能人才參與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內生動力,是建設高素質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的核心要義。

當前,還存在以養老護理員為重點的養老服務技能人才總量不足、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張金英認為,正如實施意見所要求,用人單位要加大養老服務技能人才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的經費投入保障力度,推動建立評價與使用相結合的工作機制。鼓勵養老服務機構結合用人需求,根據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結果合理安排使用養老服務技能人才。

“養老護理員現在有八個明確的技能等級,從新手到專家都有對應的級別可晉升。”張金英表示,要在具體落實中用好養老服務政策“指揮棒”,助力從事養老服務的年輕人更有發展前途、老人們享受到更加專業的照護服務,讓“夕陽紅”事業綻放“朝陽”活力。

搭建養老人才成長“立交橋”

截至202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3.1億。這一數據不僅反映了我國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更意味著對養老服務人才的巨大市場需求。

“00后”云南小伙楊震擎,是我國首批養老專業的本科畢業生,目前在上海泰康之家·申園養老社區從事基層生活管家的工作。在服務實踐中,他深有感觸:“養老服務不僅需要專業知識,更要在實踐中積累經驗,與長者建立真摯的情感連接。”

在張金英看來,首批畢業生的成功就業,為后續養老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寶貴經驗。未來需要持續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完善職業發展體系,才能真正實現高層次人才“招得進、留得下”的良性循環。?

“從大一入學開始,我們的學生會持續參與養老機構的實習實踐,這種‘4年不斷線’的實踐培養模式已成為專業特色。”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羅娟介紹,該校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尤其注重實踐教學,同時邀請養老行業資深管理者走進課堂授課,并將企業實際運營中的問題轉化為學生的課程作業、創新課題和畢業論文選題,實現“產教深度融合”,為養老服務人才成長搭建“立交橋”。

面對養老行業現狀,孫紅認為,人才培養的挑戰才剛剛開始。目前,城市養老以傳統的居家養老為主,如何上門實現多樣化服務?農村養老在供需不匹配的情況下怎樣服務空巢老人?這些仍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和國家的共同努力。

孫紅進一步提出,傳統觀念將養老服務簡單等同于生活照料等基礎性工作,忽視了其作為復合型專業服務的特性,導致從業者社會認同度偏低。

“這種認知誤區直接影響了高校養老專業畢業生的職業選擇意愿。”在她看來,隨著我國養老服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規模的擴大,亟須加強行業宣傳,展現現代養老服務在醫療護理、心理支持、健康管理等領域的專業化特征,并在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實訓基地等方面持續發力,建立起適應中國式現代化養老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為我國養老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記者獲悉,民政部將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養老服務技能人才專項培訓實施方案》,以“技能照亮前程”為主題,大規模開展養老護理員、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等養老服務技能人才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培訓、評價、就業協同聯動。

“養老服務這片‘銀發藍海’,恰恰為年輕一代提供了實現人生價值的新舞臺。”張金英坦言,老年人的幸福晚年與年輕人的職業發展正在形成一種共生共榮的關系。這種代際共贏的新模式,也在重塑公眾對養老事業和青年就業的認知邊界。(記者 趙瑩瑩)

編輯:廖昕朔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另类日本欧美专区 | 日本中文字幕第一页 |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免费 | 婷婷丁香五月激情亚洲综合 | 日韩亚洲欧美伊人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