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社會聚焦
民政部加大兜底民生保障力度
我國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總數達40.6萬個4月14日,民政部新聞發言人李婉麗在第二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5年一季度以來,民政部加大兜底民生保障力度,改進優化各類民政服務,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養老服務發展方面,民政部推動實施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探索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有效模式。加強對各地老年助餐服務工作指導調度,引導建立可持續、可推廣復制的運營模式。截至目前,我國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總數達40.6萬個、床位799.1萬張。老年人高齡津貼、養老服務補貼、護理補貼、綜合補貼分別惠及3657萬、548.7萬、96.7萬、515.1萬老年人。
民生兜底保障方面,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地方科學確定調整低保標準,持續推進低保擴圍增效。深入推進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工作,構建“物質﹢服務”綜合救助模式。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指導各地科學設置監測預警指標體系,推動形成“一戶(人)一條閉環救助鏈”的管理機制。
兒童福利保障方面,民政部切實做好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目前全國集中養育孤兒平均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1987.1元,社會散居孤兒平均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1527.1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平均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1515.9元。
社會事務管理方面,民政部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截至2月底已惠及1188.9萬困難殘疾人和1635.1萬重度殘疾人,累計受理“跨省通辦”申請3138人,“全程網辦”申請109795人。持續開展“精康融合行動”,指導試點地區全面啟動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試點項目。推動康復輔助器具消費納入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政策范圍。
老齡工作方面,民政部研究促進銀發消費、發展銀發經濟舉措,探索發展銀發經濟路徑措施。研究制定支持老年人社會參與推動實現老有所為的政策文件,協調開展第二批“銀齡行動”省際對口援助。
下一步,民政部將持續強化低收入人口認定、動態監測和救助幫扶工作,探索構建“動態監測、需求評估、資源匹配、精準服務、監管有力”的運行機制。同時,出臺加強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的政策措施,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以及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關愛服務工作。(記者 趙瑩瑩)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