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法治>資訊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穿透式監管”護航直播電商高質量發展
人民政協網4月18日電(記者 高志民)近年來,我國直播電商行業快速發展,同時也出現了虛假營銷、假冒偽劣等系列問題,對此,國家市場監管總局18日召開直播電商監管專題新聞發布會,通報當前直播電商行業監管成效及未來治理方向。市場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司長王秋蘋主持發布會,網監司司長朱劍橋、一級巡視員閆衛國出席并回答記者提問。
立法立規與標準引領并舉 構建長效監管機制
市場監管總局網監司司長朱劍橋介紹,市場監管總局近年來加快推動直播電商領域立法立規,出臺《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等法規,并指導北京、上海等地制定直播營銷合規指引。
目前,總局正抓緊研究起草《直播電商監督管理辦法》,擬進一步明確平臺、直播間運營者及主播等主體責任,強化源頭治理。同時,總局已發布《電子商務直播售貨質量管理規范》《直播電商服務質量的信息監測與評價規范》兩項國家標準,推動行業標準化、規范化發展。
由于不斷豐富直播電商常態化監管“工具箱”。總局內部建立起直播電商平臺常態化監管會商協調機制,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互相配合、齊抓共管的協同監管工作格局,合力處置直播電商領域重大事項。
強化穿透式監管 技術賦能執法協作
針對直播電商實時性強、數據量大、取證難等問題,市場監管總局一級巡視員閆衛國表示,今年,市場監管總局持續推動建立健全直播營銷主體信息庫,強化平臺數據報送,及時摸清直播電商相關經營主體的底數,分級分類壓實主體責任。
同時,依托國家網監平臺和網絡經營主體庫,關聯匯集主體數據、監測數據和投訴舉報等其他相關數據信息,探索開展大數據分析,用智慧化手段支撐對網絡交易主體、客體、行為的穿透監管,推動構建網絡市場風險預警與防控機制。進一步擴展網監平臺功能模塊,深化網絡禁限售商品詞庫、知識產權“白名單”和“召回商品信息”等系統應用,為各級市場監管部門開展直播電商監管執法提供更有力的技術支持。
2024年,市場監管總局通過聯網核查網售CCC認證產品2.4億次,攔截無證商品信息1315萬次,強化商品質量源頭追溯。
嚴打違法行為 典型案例形成震懾
2023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聯合13部門開展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查處涉網案件3.6萬件,并公布“三只羊”“東北雨姐”等虛假宣傳典型案例。今年以來,各地持續整治直播電商亂象,當日發布會集中曝光了北京萱妍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虛假宣傳案等一批新辦案件。
閆衛國強調,總局將進一步加大網絡交易監管執法力度,針對人民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組織查處一批直播電商領域案件,進一步強化“打”的震懾,加大“管”的力度,提升“治”的效能,加強跨區域協同、跨部門協作、上下級聯動,建立健全案件交辦、聯商會審、執法支持、重大案件雙向溝通等系統內執法協作機制。深化“線上發現、線下追查”的聯動作戰模式,健全跨區域、跨部門執法協作機制,對虛假營銷、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實施全鏈條打擊,有效治理直播電商領域亂象,護航直播電商行業高質量發展。
針對消費者關注的直播帶貨維權難題,朱劍橋指出,2024年全國12315數據顯示,直播帶貨投訴量仍居高位。下一步,總局將重點壓實平臺責任,強化商家資質與商品信息審核,加大產品質量抽檢頻次,從嚴打擊虛假宣傳、刷單炒信等行為,并推動《直播電商監督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閉環。
編輯:錢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