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產業動態 發明·創新 探索·發現 科學麻辣燙 科技人物 專家講壇 新基建 院士知播

首頁>科技>資訊

創造“中國速度”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持續優化

2025年04月18日 16:28  |  作者:王碩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4月18日電(記者 王碩)今年以來,以DeepSeek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引發了社會廣泛討論。在4月18日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介紹說,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加速,成效突出,亮點紛呈。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產業基礎不斷夯實。我國已形成了覆蓋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的完整的產業體系。算力規模居全球前列,建成鋼鐵、煤炭等高質量的行業數據集,培育出一批競爭力強的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國產大模型登頂全球主流開源社區下載量榜單,創造了“中國速度”。

二是產品裝備加速迭代。國產廠商研發的AI手機、AI電腦、AI眼鏡等智能產品已超百款,實現了“智”變升級。人形機器人主流產品已經實現了“站得住、走得穩、跑得快”,正加快從“舞臺上動起來”向“工廠里用起來”轉變,既能演雜技、扭秧歌,也能搬重物、擰螺絲,在制造場景加快落地,例如輔助汽車生產線裝備作業、助力智能分揀搬運等。

三是應用賦能扎實推進。大模型在電子、原材料、消費品等行業加快落地,在研發設計、中試驗證、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環節得到應用。謝少鋒在地方調研時發現,北京一家平板顯示企業利用大模型一鍵生成排產計劃,促使產線排產時間降低75%;沈陽一家電子設備制造企業借助大模型推動工藝設計自動化,帶動生產效率提升40%。

四是產業生態持續優化。通過部省協同,推進11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央地共建了具身智能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制造業創新中心,推動產業集聚發展。聯合財政部設立了600億元規模的國家人工智能基金,加快布局投資項目,促進產融合作。強化標準引領,印發《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累計已制定40余項行業關鍵標準和10余項國際標準。目前已累計培育了400余家人工智能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

202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規模廣泛應用。

謝少鋒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全力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一手抓供給,組織“揭榜掛帥”攻關,加強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的研發布局,加快建設工業領域高質量的數據集,夯實基礎底座,推動“智能產業化”;一手抓應用,推動制造業的全流程、重點行業、重點產品的智能升級,加快下一步超級智能終端的產業化、商業化進程。持續開展賦能“深度行”和典型案例的征集,遴選“十大行業、百大場景、千家標桿”,推動“產業智能化”。同時,建生態,引導資本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建設人工智能開源社區,發揮人工智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作用,加快關鍵急需標準的研制,加強人才引育,倫理治理和國際合作,持續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

編輯:馬嘉悅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小视频亚洲 |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肏屄久久网站视频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 特黄国产禁在线观看 | 日本一道综在合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