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小食堂”里吃得好、花錢少
——河南濟源市政協以重點提案辦理助推民生實事解決
走進河南省濟源市北海街道紙坊居委會社區食堂,土豆燒雞塊、蒜薹肉絲、西紅柿炒雞蛋……一道道家常菜冒著熱氣陸續出鍋,看起來十分可口,老人們有說有笑地結伴前來吃午飯。
“孩子們白天都不在家,一個人買菜、做飯也挺麻煩的,來這兒吃飯,好吃便宜又新鮮,我和老伙計們都很滿意。”居住在附近的李奶奶對這個“寶藏食堂”贊不絕口。
在這便捷、貼心的幸福“食”光背后,是濟源市政協委員李雅婭多年不懈的建言,也是濟源市政協對提案辦理質效的高度重視。
“作為一名營養科醫生,每當看到老人們為了一頓簡單的飯菜而操勞,或是出門就餐找不到合適的餐廳時,我的心中難免會產生一種無力感。直到成為政協委員,困擾我多年的心病,終于找到了‘解藥’,市政協為我深入調研、提出建議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平臺。”李雅婭深有感觸地說。
在2024年4月召開的市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期間,李雅婭提交了《辦好社區小食堂,服務社區居家養老大民生》的提案。她呼吁,將社區食堂建設成公益普惠、功能多元的溫馨家園,多元化拓展社區食堂功能,多元化探索投入模式,多元化靈活經營。這件提案被定為市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重點提案,由市級領導領辦督辦。
“收到提案后,我們高度重視,及時同提案人溝通,了解提案細節。”市民政局等提案承辦單位先后通過電話、調研、座談等多種途徑與李雅婭加強溝通,詳細介紹情況,共商解決之道。
隨后的一年時間里,提案里的不少建議被采納。讓李雅婭高興的是,當地相關部門還出臺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工作措施。
——科學規劃布局,社區食堂“遍地開花”。經摸底排查、優化布局,綜合考慮老年人口規模、助餐服務需求和服務半徑等因素,目前濟源市已建成運營“超市﹢大食堂”“慈善﹢養老助餐”等不同模式的助餐點88個,可解決4000余名老年人用餐問題,服務范圍可覆蓋4萬名老年人。
——加強政策指導,確保社區食堂長效運營。市民政局印發了《濟源示范區老年助餐服務場所建設指引(試行)》等文件,并聯合市發展改革委、統計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單位印發《濟源示范區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實施方案》,落實老年助餐服務用水、用電、用氣、用熱優惠政策;聯合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濟源示范區老年助餐服務規范》,對老年助餐的人員配備、原料溯源和采購、膳食服務等作出詳細規定,規范老年助餐服務。
——優化服務質量,拓展社區食堂多元化功能。充分考慮老年人腿腳不便、易摔傷等情況,在設施上采用各種防跌倒適老化設計,切實守護老年人安全;設立書報架、飲水機等設施,讓“餐桌”在非就餐時間成為老年人的“書桌”“茶桌”“會議桌”;定期組織文藝匯演、健康義診等活動,豐富社區群眾生活,促進交流,拉近鄰里之間距離。
……
“除了老年人,附近許多‘上班族’也經常到這里用餐,一到飯點,這里熱鬧得很,‘吃得好、花錢少’是居民們對社區食堂的一致評價。”北海街道紙坊居委會社區食堂負責人介紹。從“老齡”到“全齡”,社區食堂不僅溫暖了老年人的“胃”,也俘獲了不少年輕人的“心”。
“看著老人們享受美味可口的飯菜,感受著家的溫暖和社會的關懷,我的心里說不出的高興,這個委員當得值!”對這件重點提案的辦理成效,李雅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把協商民主貫穿于提案工作‘提、立、辦、督、評’全過程,持續落實提案辦理‘三見面’工作機制,切實把委員的真知灼見轉化為助推社會發展的有力舉措。”市政協主席譚江表示。(通訊員 徐前 本報記者 王有強 靳燕)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