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農工黨
農工黨寧夏回族自治區委會:助力青少年點亮科學夢想
隨著科學教育被納入基礎教育各階段,科學教育已成為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有力抓手。近日,農工黨寧夏回族自治區委會在寧夏相關學校調研時發現,部分學校實驗室、圖書館對外開放程度低,教學設備和資料共享較少,學校的機器人、無人機等受價格、管理等因素影響處于閑置狀態。
“科學教育不僅能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還能播撒科學種子,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從事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針對發現的問題,農工黨寧夏回族自治區委會提交了社情民意信息,呼吁校內外雙向發力提升中小學科學教育質效,用好校內現有科學器材,加大人工智能教育力度。同時,結合課程要求,利用現有設備開展探究式、體驗式、發現式教學;建立學校和科技館協作機制,學校根據科技館教學資源,編印探究式學習單,科技館按年齡、學段發放給參觀的學生,增強學生科學學習的沉浸感、體驗感和參與度;就科學教育建立校際協同發展聯動機制,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優勢互補。
寧夏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將此信息轉辦至自治區教育廳,得到高度重視。
據自治區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自治區教育廳等十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實施“百千萬科普”等5項行動。
“2024年初,寧夏4個縣和36所學校被遴選為全國首批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實驗校。目前,寧夏已建成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向全區中小學提供100多項科普活動課程和資源包,命名2021至2025年度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9家,建設科普智慧校園6個,統籌推動全區200家科普場館、120多家科普基地免費向學生開放。”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根據農工黨寧夏回族自治區委會的建議,依托各級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等陣地,繼續開展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青少年科技節、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等品牌活動。同時,堅持以賽促學,定期組織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機器人競賽、人工智能大賽等競技賽事,激發青少年的科學熱情,點亮科學夢想。(本報記者 范文杰)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