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提案辦理有成效
提案辦理有成效丨加強種業原始創新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加強種業原始創新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全國政協委員、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測試(烏魯木齊)分中心副主任 王威
王威委員(右二)調研棉花實質性派生品種。
“政協委員提出的提案一定要聚焦所在行業的核心問題,一定要認真調研、深入思考。作為一名來自農業科研單位的委員,我也將繼續心系‘三農’,關注糧食安全,為國家建言獻策。”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一個國家的種業強大與否,代表著國家創新能力的強弱,也關系到國家的糧食安全。唯有提升種業創新能力,才能支撐我國種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修改種子法的決定,建立了實質性派生品種(以下簡稱EDV)制度。
EDV制度是激勵育種原始創新的國際通行做法,能夠從源頭上解決種子同質化嚴重的問題,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EDV制度在我國的實施,對構建公平公正的利益分享機制,激勵育種原始創新,促進種業高質量發展,筑牢糧食安全和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但在實際工作和調研中,我發現自EDV制度入法以來,相關的糾紛逐步顯現。為了摸清問題根源,我開始了深度調研。
當時,我所在的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測試(烏魯木齊)分中心完成了1400余份植物新品種測試,為農業的品種創新和種植結構調整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同時,我積極參與各類調研和座談會,深入了解相關科研單位和種業企業的需求。
當時的“優豐12”與“甬優12”糾紛案件讓我印象深刻。浙江省農科院育成的“甬優12”水稻因高產抗病廣受歡迎,后來某省份企業推出“改良版”品種“優豐12”。浙江省農科院指控其未經許可使用原始親本構成EDV侵權,被告主張其為“實質性創新”。最終認定“優豐12”須向原權利人支付30%收益。
該案暴露出國內對“實質性派生”技術門檻的分歧,而產生這一分歧的原因就是實質性派生品種限制性制度在實際實施中存在缺乏判定標準。
如果原始創新人辛勤培育的成果通過科技手段很快就會被一個類似的品種代替,那將對國家糧食安全構成嚴重威脅。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我提交了“關于加快頒布實質性派生品種判定標準 推進種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在提案中,我建議:加快公布我國主要農作物實質性派生品種判定標準,解決當前影響我國種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盡快研究制定我國特色非主要農作物實質性派生品種判定標準,確保我國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為種業創新和鄉村振興提供技術支撐。
這件提案被全國政協列為重點提案。農業農村部也在提案答復中對該提案所提建議給予高度肯定,表示將加快推進此項工作。
在當年召開的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工作會議上,此項工作被作為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多個科研機構、大學、重點實驗室承擔了不同作物EDV判定標準的研制任務,有研究成果的判定標準開始試行。如今,部分標準已通過驗證和審定,即將頒布實施。
打開抽屜,看到那張提案辦復證書,我越來越感到,政協委員提出的提案一定要聚焦所在行業的核心問題,一定要認真調研、深入思考。作為一名來自農業科研單位的委員,我也將繼續心系“三農”,關注糧食安全,為國家建言獻策。(本報記者 呂巍 采訪整理)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