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社區唱響幸福歌——廣西南寧市政協助力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飛入尋常百姓家”
3月31日,農歷三月三清晨,廣西南寧市蟠龍社區小廣場上,人如海,歌如潮,壯族嘹啰山歌與侗族大歌交織回蕩,身著五彩民族服飾的各族居民圍成圈,歡快地跳著竹竿舞。民俗美食長桌宴現場,五色糯米飯的清香與繡球上的絲線在晨光中搖曳。
這場由蟠龍社區黨委牽頭、多家企業聯合開展的“嘹啰歡歌三月三,民族團結一家親”主題活動,成為社區居民最期待的節日盛宴。
202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到蟠龍社區考察時提出:“廣西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要從基層社區抓起。”
牢記領袖囑托,胸懷國之大者。近年來,南寧市政協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謀劃政協各項工作,扎實推動“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委員行動”走深走實,持續擦亮南寧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金字招牌。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走過的足跡,南寧市政協委員們深入蟠龍社區實地調研發現,這里已從昔日的城鄉接合部蛻變為擁有15個民族、2.7萬常住人口的現代化社區。
如今,社區創新實施了“136”工作機制,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條主線”,用好加強黨的領導、織牢精神紐帶、做好治理服務“三個抓手”,積極創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六共”社會條件,打造全方位嵌入式社區。
2024年,市政協將“宣傳推廣蟠龍經驗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議政性常委會會議議題開展協商,委員們圍繞議題暢所欲言,提出了不少“高言值”的建議。會議的多條意見建議被相關部門采納,市委要求在全市范圍內宣傳推廣蟠龍經驗。如今,“蟠龍經驗”已轉化為更多可復制的“民族團結進步樣本”。
建言踐行,履職為民。市政協還通過組織委員參與籌建線上線下一體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家長學校等民生項目,引導政協委員參與“石榴紅”“老友幫幫團”等志愿服務隊,為蟠龍社區各族群眾提供就業服務、法律服務、文化服務等,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政協委員的身影。委員企業詳細了解和關注社區群眾訴求,及時幫助解決社區廣場照明等問題,用行動詮釋了“政協離大家很近,委員就在身邊”。
蟠龍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劉雁琳說,“我們和轄區企業建立了‘社企聯盟’輪值制度,大家定期開展主題黨日、黨建沙龍、公益集市等系列活動。”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為方便轄區的老年群眾就餐,南寧市良慶區政協深入社區調研老年助餐難題,經多方協調、多部門配合,蟠龍社區“長者飯堂”項目順利落地,老人們歡欣鼓舞。市民吳阿姨說,“飯菜營養可口,一日三餐都有保障,生活在蟠龍我們感到很知足,很幸福!”
為講好民族團結進步故事,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飛入尋常百姓家”,市政協兩年來共選聘市級政協委員宣講員31名,各級委員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委員宣講”300多場(次)。
市政協委員、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李立景扎根一線深入調研、建言資政,撰寫的案例《“貝儂﹢”調解:民族地區縣域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馬山融治理模式》,入選“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案例”。
“那天你問我,幸福是什么?我想悄悄告訴你,幸福是首歌。嘿幸福嘹嘹啰……”蟠龍社區文體活動室里,悠揚的歌聲悅耳動聽,唱出了對各族人民親如一家幸福生活的深情贊美。
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