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地方政協在行動丨廣東汕頭市政協:凝聚民營企業向“汕”力量
民營經濟是廣東省汕頭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民營企業貢獻了全市70%以上的GDP、80%以上的稅收和90%以上的就業崗位,在促進經濟增長、穩定就業以及推動創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汕頭市政協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積極搭平臺、提建議、聚共識,在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彰顯政協擔當作為,凝聚民營企業向“汕”力量。
“企業要運用智能制造裝備和數字技術,加大研發和技改投入,同時希望政府為企業的數字化升級、技改給予補助支持。”在2024年“企業家與市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上,汕頭市智能制造產業協會會長陳粵平如是說。
已連續舉辦6年的“企業家與市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是汕頭市政協精心打造的重要協商平臺,通過組織政協委員、民營企業家代表等,圍繞黨政重視、企業關心、社會關注的重點領域,與市政府主要領導協商議政,進一步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助力經濟大省挑大梁,不僅要注重“量的合理增長”,更要在“質的有效提升”上下功夫。汕頭市政協推動成立汕頭市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聯盟,廣泛整合服務機構、專家智庫等方面資源,助推企業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創新發展。2024年,在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聯盟的積極推動下,全市8家企業上榜“粵企500強”,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進一步助力專精特新企業撐起“制造業當家”的脊梁。
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是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前提,其最終目的是解企業之憂、固市場之本、育創新之元。“經過對400多家汕頭規上企業的摸查,我感受到技術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的匱乏,已成為制約企業技改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因素。”汕頭市政協委員、汕頭市人力資源協會會長韓榮奎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汕頭市政協深入調查研究,形成了一批高質量調研成果,為黨政決策提供了有力參考。同時,注重發揮組織優勢,從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到發展壯大“三新兩特一大”產業格局,從優化營商環境到助力企業發展,提出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超400條,積極匯聚各方“金點子”,為民營企業出謀劃策、增添發展新動力。
聚焦落實惠企政策、拓寬融資渠道、提升核心競爭力、保護合法權益、加強市場監管等民營企業現實需求,汕頭市政協通過專題民主評議、專題調研、提案督辦、界別協商等履職形式,持續對優化營商環境開展協商議政,凝聚打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的共識。
在積極履職的同時,市政協引導企業家委員利用“朋友圈”,廣泛宣傳市委、市政府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有關舉措,把打好營商環境翻身仗的信心傳遞到基層,把汕頭市營商環境改善優化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傳遞到全社會,推動形成營商環境建設的強大合力。市政協常委余雙利表示,“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是激發企業活力的核心,接下來我也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在做好自己企業的同時,為社會、為行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用實際行動來回報黨和政府的信任。”接下來,汕頭市政協將通過構建“優環境—提信心—助發展”的支持體系,將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效能。
(本報記者 揭春雁 通訊員 吳偉釗)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