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北京市密云區政協開展專題協商活動助推西紅柿產業發展
種下“好果子” 崛起“大產業”核心閱讀
近年來,西紅柿成為北京市密云區的特色農業“金字招牌”。在區政協開展的相關專題協商活動中,委員建議高效處理西紅柿拉架后產生的大量廢葉和廢棄物,種植合作社代表呼吁打破種苗供應瓶頸,加快推進農產品地理標識認證等。
“眼前是密云西紅柿的明星品種‘瓏珠’,有紅、黃、綠三色。成熟以后顏色透亮,皮薄不易破。”
“產品銷售情況怎么樣?”
“銷售渠道包括電商、社區團購、休閑采摘等。”
……
邊聽邊看,不時就果實口感、產業現狀等提出疑問,這是近日北京市密云區政協“高質量推進西紅柿特色產業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專題協商活動的現場。座談會開始前,與會代表一起走進種植合作社大棚,了解蔬菜長勢并聽取相關情況介紹。
據了解,密云區委、區政府堅持做好“土特產”文章,西紅柿逐漸成為區域特色農業的“金字招牌”。2023年底,密云被市農業農村局列為北京市西紅柿特色產業發展核心區。2024年,密云西紅柿種植面積達到3000畝,產值達到3億元,帶動了全區40個企業和合作社、15個專業村、千余戶農戶增收致富。
“在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下,京郊‘致富果’促進了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區政協副主席宋印雙主持座談會時開門見山,“此前調研中,我們發現在種苗購買、標準化專業化生產等方面還存在堵點問題,希望大家暢所欲言,談困難、提建議,合力助推難題更快解決。”
針對西紅柿拉架后有大量的廢葉和廢棄物處理不當,統一清運成本高問題,區政協委員李婷婷建議,鼓勵種植戶自行整理篩分,將垃圾中的固體物清運,剩下符合標準的堆肥還田;廢棄物回收處理中產生的運輸、人工等費用,主管部門應給予適當的政策補貼或獎勵。
作為密云區“一心”“多點”西紅柿特色產業布局中的重要一環,河南寨鎮西紅柿產業發展紅火。鎮上的水庫移民村——套里村也建起蔬菜大棚走上致富路,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套里村黨支部書記何秀玲建議,探索多元聯農帶農機制。引導有條件的合作社、家庭農場完善基礎設施,拓展科普、采摘、游園等功能;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合作社作用,暢通西紅柿銷售渠道;加大品牌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好產銷對接會、品牌推介會等系列活動。
“目前,密云區西紅柿部分種苗存在外購成本高,質量不可靠的問題,未來要打破種苗供應瓶頸。”和合園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安立輝呼吁,發展集中育苗和種植一體化的產業鏈,建立全區種苗科創繁育基地,助推種苗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同時,利用北京市農業科研院所集中的優勢,科學遴選特色品種,加快打造西紅柿種業科技創新產業集群。
穆家峪鎮悅民嘉譽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李樂民、北京潼玉華碩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毛鳳玉分別圍繞推進老舊棚室改造翻建;加強對種植戶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加快推進對優勢品種進行農產品地理標識認證,提升知名度等提出建議。
“感謝大家的建議,我們正在積極籌備注冊‘密云西紅柿’商標工作”“正在積極申請市級育苗能力提升項目,引進企業共同建設密云區智能化育苗場”“下一步工作計劃包括加快確定密云西紅柿區域公用品牌標識等內容,樹立統一的品牌形象”……副區長馬超現場解讀政策,并對會上的建言一一給予答復。
“今天的協商活動比在會議室里聊效果好,輕松暢快,而且有深度交流。”現場委員不禁感嘆道。
“本次協商活動立足區工作重點,旨在及時助推化解西紅柿特色產業發展遇到的瓶頸問題,求取政府所能與種植戶所需的‘最大公約數’。”密云區政協主席席成坡指出協商活動的意義所在,并表示區政協專委會和政協委員要進一步延伸觸角,將協商議事開展到最基層,惠及更多群眾。(本報記者 張佳琪)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