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集地圖服務、科普宣傳和自然資源管理等功能于一體
天地圖改版上線人民政協網4月22日電(記者 高志民)自然資源部22日發布,改版后的天地圖正式上線。天地圖是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是自然資源部門向社會提供各類在線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推動地理信息數據開放共享的政府網站。
自2011年上線以來,天地圖注冊開發用戶超過124萬個,支撐各類應用超過100萬個,地圖服務日均訪問量超過10億次,持續為政府、企業、公眾提供權威、標準、統一的地理信息服務。
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以來,自然資源部全面履行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不斷推動天地圖建設。為更好發揮支撐自然資源管理、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支撐各行各業需求、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一部兩局共同組織完成天地圖全新改版。
天地圖改版首次發布自然資源領域18個專題數據,實現從傳統基礎地理信息服務平臺向集地圖服務、科普宣傳和自然資源管理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轉變。此次改版主要有三方面特點:
一是整合數據,用地圖展現綠水青山。新版天地圖增設了“美麗自然”與“美好生活”兩個板塊,補充匯集了林草、地調、海洋等自然資源專題地理信息數據,在一張地理底圖上集成疊加了18個專題,全方位展現自然資源風貌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呈現“地圖上的綠水青山”。
二是貼近民生,用地圖服務百姓生活。新版天地圖以“地理信息+空間可視”形式提升地理信息專業服務,幫助用戶更好地走進數字國土空間、認識祖國豐富的自然資源資產、了解各地空間規劃、瀏覽和美海島、追溯地質演化、漫游國家公園、體驗“三北”工程、實時查詢全球港口潮流潮汐預報。
三是合力共建,用“一張圖”推動一部兩局融合。新版天地圖作為自然資源管理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的組成部分,創新構建了自然資源領域“共建共享、協同發展”的工作格局。新版天地圖在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下,由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牽頭,自然資源部陜西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草調查規劃院、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部信息中心、中國地質博物館、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中國自然資源報社、中國地圖出版集團11家單位共同建設,通過資源整合與業務協同,有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未來,天地圖將通過相關單位合力共建,進一步整合各類自然資源管理成果,增加更多自然資源專題,豐富公共服務產品,高質量服務數字中國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
編輯:解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