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內蒙古烏蘭浩特市政協:探索 “政協 + 司法行政” 模式 構建法治建設新格局
烏蘭浩特市部分政協委員在烏蘭浩特看守所男監區監控室巡查
人民政協網 4月21日北京報道 (記者 田福良 通訊員 黃妍 劉文靜)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政協創新推出 “政協 + 司法行政” 工作模式,通過深化民主監督、法治服務與基層治理協同,為法治烏蘭浩特建設注入新動能。在全市 “政協 + 司法行政” 工作推進會上,《關于開展 “政協 + 司法行政” 工作的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明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協同路徑。
烏蘭浩特市部分政協委員在烏蘭浩特看守所男監區監控室巡查聽取報告
“監司協同” 筑牢司法公正防線
市政協與市司法局建立定期溝通機制,政協委員深度參與司法行政全流程監督。在社區矯正工作中,委員調研發現心理輔導與職業培訓短板,建議被司法局迅速采納,為矯正對象實施“心理 + 技能” 雙提升計劃,有效降低再犯罪率。此外,委員對重大執法活動、法律服務質量開展專項評估,推動司法行政工作規范透明運行。
“法潤民生” 優化公共法律服務
依托政協委員廣泛聯系群眾的優勢,雙方合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在法律援助領域,委員推動增設便民服務點、簡化申請流程,讓更多困難群眾便捷獲助;政協法律界委員深入社區、企業開展普法講座 80 余場,惠及群眾超 2 萬人次,顯著提升全民法治意識。
“多元解紛” 共筑社會和諧基石
政協委員與司法行政人員聯合搭建多元調解平臺,引入行業專家、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形成 “情理法 + 專業支撐” 的調解模式。在物業糾紛、鄰里矛盾等案件中,委員憑借社會經驗疏導情緒,專家提供技術指導,上半年成功化解復雜糾紛 120 余起,調解成功率達 92%,成為基層穩定的 “減壓閥”。
“法治賦能” 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全市各鎮街構建 “議事廳 — 議事站 — 議事點 — 議事角” 四級協商網絡,司法局派駐司法所工作人員全程提供法律支持。過去半年,司法人員參與基層協商 180 余次,完成議題合法性審查 90 余項,確保協商成果合法合規,推動基層治理從 “有事好商量” 向 “有事依法商” 升級。
“這種協同模式既彰顯政協民主監督的柔性力量,又強化司法行政的剛性支撐,是法治建設的創新實踐。” 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耿成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完善機制,推動 “政協 + 司法行政” 在立法協商、執法監督等領域深化合作,為群眾打造更優質的法治環境,讓法治建設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