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刷新“稻-稻-油”種植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
6000萬畝冬閑田有望變身“健康油田”人民政協網4月23日電(記者 高志民)記者從全國多熟制油菜大面積單產提升技術集成模式現場會暨中國農科院重大任務推進會上傳來消息,在江西遂川“稻-稻-油”三熟制千畝方示范田里,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漢中院士團隊培育的短生育期油菜新品種“中油早1號”單產迎來突破——經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織專家現場鑒定,采用機械分段收獲畝產達177.65公斤,刷新我國“稻-稻-油”三熟制種植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
這一突破性成果成功破解了困擾南方雙季稻區多年的茬口銜接難題。傳統油菜品種生育期長達210天,難以適應南方雙季稻區的茬口問題,導致大量冬閑田閑置。而“中油早1號”僅需約170天即可成熟,在北緯27度以南可實現“稻-稻-油”茬口有序銜接,相當于“搶”回一季冬季作物生長時間。而且,“中油早1號”在新品種聯合試驗中,畝產比對照品種提高6.46%,含油量高達44.37%,畝產油量比對照增15.61%,實現了“早熟又高產高油”的育種目標。
據介紹,以“中油早1號”為核心,集成配套高密精量播種促一播全苗、科學水肥運籌保遲播快發、花期“一促四防”增抗逆穩產、機械減損收獲等先進生產技術,連續三年在小面積生產試驗、百畝示范片、千畝示范方中分別取得產量突破。
2025年3月,哈佛大學在國際著名期刊《美國醫學會內科雜志》(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發表的一項針對22.1萬人33年的隨訪研究表明,用10克/天的植物油替代等量的黃油(動物油),可使死亡風險降低17%;而每天多吃5克的雙低(低芥酸、低硫苷)菜籽油、大豆油和橄欖油分別與降低死亡風險15%、6%和8%有關。雙低菜籽油價格僅為橄欖油的1/3,但健康效益更甚于橄欖油,而目前我國雙低菜籽油消費僅占植物油消費總量的20%,“中油早1號”作為典型的雙低油菜品種,其推廣將有力改善我國居民食用油消費結構。
據悉,農業農村部已將“中油早1號”列入2025年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隨著“中油早1號”等短生育期品種的大面積推廣,昔日的冬閑田將變身“健康油田”。據測算,我國可開發利用冬閑田(包括雙季稻和一季晚稻等)面積高達6000萬畝,按畝產150公斤、含油量44%計算,每年可新增優質菜籽油396萬噸,使我國食用油自給率從33.6%躍升至43%,相當于減少30%的進口依賴,有力保障我國食用植物油供給安全。
編輯:解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