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統一戰線>民族宗教
推動提升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
——全國政協“提升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雙周協商座談會籌備綜述
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宗教事務治理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加強宗教事務治理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宗教工作,強調“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規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務的行為,用法律調節涉及宗教的各種社會關系”。截至目前,我國已出臺宗教事務方面行政法規2部,部門規章13部,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70多部。基本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以《宗教事務條例》為主干,專門部門規章和相關法律相結合,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以及黨的政策文件和“兩高”司法解釋在內的宗教事務法律制度體系。
當前,我國宗教事務治理逐步朝著系統化、規范化、法治化邁進,國家對宗教事務管理日益規范,我國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有了較為規范的制度保障,宗教法治建設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與此同時,我國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設也面臨著傳統思維方式的束縛、全球化背景的挑戰、互聯網科技發展的影響,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工作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
為進一步系統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提升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4月24日,全國政協將圍繞“提升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主題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邀請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以及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協商交流、凝聚共識,充分發揮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為推動提升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貢獻智慧與力量。
作為十四屆全國政協首次圍繞宗教問題舉行的雙周協商座談會,與會議相關的一系列籌備工作早在今年全國兩會之前就已緊鑼密鼓地展開,負責承辦此次會議的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做了全面、細致的籌備工作,確保此次會議高效務實,開出成果、開出質量。
提前謀劃 錨定方向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就“系統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加強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作出重要部署,這是黨中央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宗教領域的重要舉措。
作為全國政協今年的重點協商議題之一,民族和宗教委高度重視“提升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雙周協商座談會的籌備工作,精心制定工作方案,秉持著嚴謹認真的態度,為會議務實高效舉辦打牢堅實基礎。
提升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需要從健全宗教事務法律法規,增強宗教事務法律法規的執行能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等多方面推進。因而,籌備好此次會議,既要站位高,深刻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關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決策部署;又要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基層,了解宗教事務依法治理工作情況和經驗做法,以及存在的困難、問題和意見建議,從而理順思路、抓住重點,建言建在關鍵之處。
在會議籌備之初,民族和宗教委就把理論學習擺在第一位,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有關部署、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宗教事務條例》等有關政策文件及法律法規,及時發給相關委員以供學習參考,使政協履職始終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委員建言緊緊圍繞相關決策部署開展。
今年全國兩會前,民族和宗教委先后三次召開會議,邀請部分委員和有關專家學者研究討論雙周協商座談會籌備工作,系統梳理與議題相關的若干重要問題,為會議發言確定了方向和重點。
2月下旬,民族和宗教委與中央統戰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網信辦等單位有關部門舉行雙周協商座談會專題視察情況介紹會。會上,即將參加專題視察的部分委員、專家圍繞主題,從各自工作和研究的角度作了發言,中央統戰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網信辦有關同志分別介紹了相關工作情況,并與委員、專家們進行深入探討。此外,中央社會工作部、公安部、司法部也圍繞主題提供了書面材料。情況介紹會的召開,不僅為委員掌握政策、熟悉情況提供了大量客觀、翔實的資料,也為下一步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視察提供了幫助。
深察細看 務實建言
3月17日至21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巴特爾率“提升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視察團赴福建省莆田市、泉州市、廈門市和福清市部分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街道社區視察,并與基層黨政有關部門、宗教教職人員、專家學者、信教群眾進行座談交流,廣泛聽取意見建議。
對于此次視察活動,民族和宗教委精心選定視察點位,合理安排行程,科學設置路線,力求讓參加視察的委員、專家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深入基層了解情況。
視察團了解到,近年來,福建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和《宗教事務條例》等國家法律法規,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不斷提升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取得積極成效。福建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不斷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宗教領域總體上保持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在莆田市和福清市,視察團看到,當地宗教活動場所始終把思想政治引領放在宗教人才培養工作首位,加強政策法規的學習培訓,切實增強宗教教職人員的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維護宗教和順、社會穩定。
“宗教工作‘三支隊伍’建設,是做好宗教工作、提升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重要保障。”視察團成員建議,在推進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建設過程中,積極探索宗教工作“三支隊伍”建設的新形式新途徑,增強工作合力。
在泉州市,視察團看到當地政府劃分網格、制定機制、實施智能監測,促進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規范管理。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融合了互聯網和宗教兩方面的特點,在不斷完善相關法規的同時,還需創新法規執行方式和日常工作方法。”視察團成員們建議,建立常態的監管機制和隊伍,健全完備的互聯網宗教輿情監測機制,保護正當、合法的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嚴厲打擊非法和極端的互聯網宗教活動和信息傳播,引導互聯網宗教活動在法治化軌道之內運行。
隨著視察的深入開展,委員和專家們聚焦問題,不斷思考、精準建言。“要在堅持黨的領導和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前提下,以保護信教群眾合法權益為出發點,以調節宗教的各種社會關系為目標,不斷完善宗教法律體系,提高宗教事務管理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與規范性,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社會協同、宗教自律’的宗教事務治理格局。”這是視察團成員在視察過程中形成的共識。深入基層的專題視察,為此次雙周協商座談會開出質量、議出成果奠定了堅實基礎。
細致打磨 凝心聚力
組織好委員和專家的預約發言是檢驗雙周協商座談會協商建言質量與成果的重要一環。
會議籌備過程中,民族和宗教委圍繞預約發言選稿開展了大量細致工作——一方面,結合專題視察實際,主動邀請委員深入剖析問題要點,提出針對性強的政策建議;另一方面,積極動員在宗教事務治理領域有深入研究的委員和專家踴躍提交發言稿。
3月底和4月初,民族和宗教委先后兩次召開會議,邀請部分委員和專家研究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材料,梳理重點問題,確定發言方向。
有委員認為,提升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應聚焦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用法治方式著力解決宗教領域重點難點問題;有委員表示,應從進一步完善宗教工作法律體系和政策框架,加強政策法規執行力,加強宗教工作“三支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法治素養等方面建言。
結合專題視察情況,民族和宗教委就發言材料逐一與委員、專家交流,最終12位委員和專家將從不同角度在會上作預約發言。其中既有長期從事統戰工作和宗教工作的委員,也有全國性宗教團體負責人和有關高校院所宗教和法律方面的專家學者。
扎實開展視察,充分探討交流。一場如何提升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進一步助推我國宗教中國化走深走實的議政協商活動即將開展。經過精心籌備,各方協同發力,我們期待,在這場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委員和專家能夠提出更多有價值、可操作的建議,更好地把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緊密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為引導我國宗教更好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相適應、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心聚力。(本報記者 孫金誠)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