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農業科普公益講座暨《少兒農業小百科》新書發布會舉行
助力青少年探索農業科學,播撒科技興農種子
人民政協網4月24日電(記者 高志民)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由佛山鯤鵬現代農業研究院與佛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共同主辦的農業科普公益講座暨《少兒農業小百科》新書發布會在廣東省佛山市華英學校附屬小學舉行。政府部門、農業領域專家學者及師生代表等600余人參與活動,共同見證農業科普與青少年教育的創新融合。
活動分為新書發布會與科普報告兩大環節。佛山市稻草人專家帶來“農業趣味知識知多少”“農業的藝術”主題講座,結合特色農業等創新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現代科技如何重塑傳統農業,引發師生熱烈互動。
備受關注的《少兒農業小百科》新書發布成為全場焦點。該套叢書總策劃人孟麗君介紹,全套系列叢書涵蓋園藝、作物、動物、微生物、基因等多種專題知識,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激發青少年對農業科學的興趣。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張慶忠在點評中指出,這本書由專業團隊編寫,語言通俗、趣味易懂,具有可信、可讀、可學、可感等特點,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將全力支持佛山做好科普工作,助力科普事業發展。
活動現場,主辦方向佛山市圖書館、華英附小等10余所學校捐贈新書。華英附小校長盧正東表示,該書將納入學校勞動教育資源庫,與校內“微農場”等特色課程聯動,推動農業科學教育常態化。
廣東省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主席黃飛飛指出,佛山需要一批立足于市情特點、產業特色、高科技特征的科普載體,此次《少兒農業小百科》新書就是一個很好的展現。接下來,佛山市科協將圍繞省委“百千萬工程”、市委“環兩江”區鎮村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等中心工作,將沿線的科普基地、科創企業、科普資源串珠成鏈,打造并推出若干條精品科普研學路線,推出一批鮮活、生動的科普作品、科普產品。
在科普專題報告環節,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秘書長辛世民以“深圳科普產業發展先行先試”為主題,詳細介紹蓬勃發展的深圳科普產業以及促進當地科普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及法規,講解科普產業如何成為當地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吳瀟研究員則以“強化生物育種科普——服務國家戰略行動”為題,介紹基因組選擇、基因編輯等前沿領域,呼吁青少年關注農業科技對糧食安全的戰略意義。
佛山市政協原常委梁廣敏在總結講話中強調,科普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次活動通過政企學研協同創新,將專業科研院所的技術優勢轉化為青少年看得懂、摸得著的科普資源,正是落實"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生動體現。梁廣敏特別提到,新發布的《少兒農業小百科》填補了區域特色農業科普讀物的空白。她建議未來可以結合特色農業文化遺產,開發沉浸式科普研學項目,讓青少年感受千年農耕智慧與現代科技的碰撞融合。
近年來,全國各地學校以科技研學、科普進校園等創新形式,持續深化科學教育,激發青少年對科學探索的熱情,為全市中小學生打造了一場場沉浸式的“科學盛宴”。以佛山市華英學校附屬小學為例,通過聘任科學校長、開設農耕研學課程、舉辦科技節等舉措,持續推動科學精神與傳統文化浸潤校園。
該校校長盧正東表示,《少兒農業小百科》的引入將進一步豐富校本課程內容,幫助學生從“知農”到“愛農”,為未來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埋下種子。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