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資訊 法治時評 法治人物 法律速遞 盈科說法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首頁>法治>頭條

人民法院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職能

為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2025年04月24日 09:19  |  作者:徐艷紅  |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4月20日—4月26日為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24年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介紹了人民法院在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完善懲罰性賠償制度、強化反壟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推出的有力舉措和取得的成效。

圖片1(7072501)-20250424091030

圖片2(7072498)-20250424091043

圖片3(7072495)-20250424091037

圖片5(7072507)-20250424091023

加強創新司法保護,助推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是要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長李劍說,人民法院堅持以嚴格公正司法“強保護”,以健全制度建設“增激勵”,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強勁司法動能。

首先,強化制度供給,夯實法治保障基礎。李劍介紹,今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以高質量審判服務保障科技創新的意見》,提出了25條98項切實可行的政策舉措,為服務保障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系統性的司法指引。近年來,最高法先后制定藥品專利鏈接、植物新品種保護司法解釋,出臺加強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意見,推動構建涉及醫藥、種業、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體系。

其次,堅持嚴格保護,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最高法發揮發明專利等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集中審理優勢,運用訴訟保全、懲罰性賠償等救濟手段,顯著提高侵權代價和違法成本。不斷完善高新技術成果和新業態新模式司法裁判規則,持續加大對大數據、人工智能、高端芯片和生物技術等關鍵技術、重點領域、新興產業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有力支撐和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李劍舉例說,在“無創產檢診斷”發明專利授權案中,人民法院進一步明確創造性判斷中技術啟示認定的司法裁判標準,依法保護生物醫藥領域創新成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做實定分止爭,助力創新主體輕裝前行。合理認定技術成果開發、轉讓、許可等環節形成的利益分配及責任承擔,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依法確定科技成果權益歸屬,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運用。”李劍說,在保護企業技術秘密的同時,保障科技人員擇業自由和后續創新。堅持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堅持利益平衡,防止權利濫用。”李劍表示,人民法院在審判實踐中準確把握私權保護與公益保護、促進創新與維護公平競爭的關系,準確把握保護知識產權與防止權利濫用、支持行使知識產權與規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之間的法律界限。在強調嚴格保護的同時,切實防范和打擊虛假訴訟、惡意訴訟、濫用訴權等阻礙創新的行為。依法適用濫訴反賠制度,支持勝訴被告向濫訴原告索賠合理開支。李劍以“潛水艇地漏”商標、專利系列案為例稱,對于原告故意“一事兩訴”、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濫用權利的行為,判令其賠償被告合理開支,引導當事人誠信行使訴權。

完善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近年來,人民法院嚴格落實懲罰性賠償制度,依法懲處嚴重侵害知識產權行為,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李劍說,2024年,全國法院對惡意侵權情節嚴重的460起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同比增長44.2%,有力震懾了侵權者,大大提升了創新動力和創造活力。

首先,堅持依法嚴格保護理念。人民法院對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運用,堅持法不溯及既往,堅持積極審慎,堅持過罰相當。在案件裁判中依法認定主觀故意構成,不斷細化情節嚴重的認定標準,充分運用法官釋明權,積極適用舉證妨礙制度事實查明機制,準確確定計算基數,合理確定賠償倍數,不斷提高損害賠償數額計算的科學性、合理性。在充分尊重和體現知識產權價值基礎上,發揮懲罰性賠償對故意嚴重侵害知識產權行為的遏制作用。

其次,不斷完善懲罰性賠償制度。李劍介紹,目前,民法典、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種子法等都規定了懲罰性賠償條款,最高法專門制定了司法解釋,發布了涉懲罰性賠償的指導性案例1件、典型案例6件,案例庫收錄案例12件,法答網解答218個,進一步明確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適用標準和裁判思路。

此外,不斷加大新興領域權益保護力度,讓“真創新”受到“真保護”,“高質量”受到“嚴保護”。李劍舉例說,最高法審結的“新能源汽車底盤”技術秘密侵權案,適用懲罰性賠償判賠6.4億余元。該案入選“新時代推進法治進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審結“離心壓縮機選型”軟件及技術秘密侵權案,對隱名設立同業公司,盜用原單位技術秘密長達10余年的行為,適用懲罰性賠償判賠1.6億元,以嚴格公正司法樹立嚴格保護知識產權的鮮明導向。

加強反壟斷審判工作,推動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新發展格局

強化反壟斷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客觀需求,有利于推動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新發展格局。

依法審理好各類壟斷案件。據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副庭長郃中林介紹,近年來,人民法院受理的壟斷案件呈平穩增長態勢。2013-2024年,全國法院共受理壟斷民事一審案件1145件,審結1071件。2024年全國法院認定構成壟斷的案件31件,同比增長2.1倍。

“強化對重點領域反壟斷行為司法的規制。加強對民生領域、互聯網平臺、醫藥、通信等重點領域的反壟斷司法力度,營造保護市場公平競爭和鼓勵創新的良好環境。”郃中林稱,就民生領域而言,案件涉及教育、醫藥、食品、供水供氣、出行服務、建材供應等行業。比如,在“米線生產商”橫向壟斷協議案中,查明潤某公司等8家米線廠商達成并實施固定價格、聯合抵制其他廠商的協議,依法認定構成橫向壟斷,判定該壟斷經營者賠償遭受排擠受到損失的易某公司110萬元。

努力統一裁判規則。2024年6月最高法發布《關于審理壟斷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司法反壟斷從程序操作到實體法律適用作出全面系統的規范。最高法先后公布反壟斷指導性案例3件,發布6批共37件反壟斷典型案例。這些司法解釋和典型案例的發布,對于指導各級人民法院公正高效審理壟斷民事案件、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還要加強反壟斷執法司法協調配合。”郃中林表示,通過積極受理和裁判反壟斷執法后繼民事訴訟、積極將民事訴訟中發現的壟斷違法線索移送反壟斷執法機構、依法審理反壟斷行政訴訟案件等,促進反壟斷行政查處與民事賠償有機銜接,行政執法標準與司法裁判標準協調統一,切實形成反壟斷執法司法合力。

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是關乎國家糧食安全、打贏種業翻身仗的關鍵環節。郃中林表示,人民法院高度重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努力以高水平司法推動種業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2019年1月1日成立后負責集中審理植物新品種二審案件,6年來共受理此類案件659件、審結544件;同期全國法院新收植物新品種一審民事案件3100件、審結2877件,均較法庭成立前大幅增長。其中,2024年新收一審民事實體案件887件,同比增長32.6%,是法庭成立前全國年均一審收案的5.5倍;新收二審民事實體案件164件,是法庭成立前全國2017—2018年年均二審收案的4.6倍。2024年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審結植物新品種案件167件,品種權人勝訴達90%。法庭成立以來,已在10多起案件中適用懲罰性賠償,占法庭適用懲罰性賠償案件的1/3以上。品種權人維權積極性和勝訴率均明顯提升。

郃中林介紹,最高法先后制定、修改3部有關植物新品種保護的司法解釋,發布4件指導性案例,連續5年發布覆蓋民事、行政和刑事審判領域的人民法院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5批65件,并均已納入人民法院案例庫,有效統一裁判規則。

在優化工作機制方面,最高法指導各地法院積極探索符合當地種業特色的司法保護新模式。如海南自貿港知識產權法院致力打造國際化種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新高地,與相關職能部門共同打造集種業法治研究、糾紛解決、宣傳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法治服務保障中心,助力“南繁硅谷”建設。(記者 徐艷紅

編輯:錢子鈺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 | 一级一区二区在免费线观看 | 亚洲国产无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52 |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五码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