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大連市政協——
助推“文旅流量”變“消費增量”本報訊 近日,大連市政協副主席于保和帶領部分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前往中山區中山廣場、西崗區東關街和俄羅斯風情街,實地調研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情況,圍繞助推文旅消費增長出謀劃策。
被譽為“建筑博物館”的中山廣場,至今完好保留著原大連民政署、原東清輪船會社、原大和旅社等具有典型歐式建筑風格的近代建筑群,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步入中山廣場街區,調研組一行邊走邊議,聽取轄區特色旅游街區建設情況介紹,詳細了解廣場歷史建筑群開發、保護、利用現狀。
圍繞如何推動“文旅流量”變“消費增量”?委員們建議進一步加大歷史文化街區宣傳力度,立足歷史文化資源講好大連城史故事;擦亮大連文化研學招牌,打造一批有特色、重文化、厚底蘊的精品研學項目;聚焦文旅消費場景建設,擴大高端文旅服務供給,進一步延伸消費鏈條;大力推進文旅系統建設,充分發揮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國際郵輪港、海濱度假區的帶動作用,盤活存量文旅資源,推動域內景區聯動發展。
東關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是大連地區民族工商業發源地、“老字號”誕生地、紅色文化起源地和城市規劃建設的“活化石”。2020年,東關街歷史文化街區被列為遼寧省級文物保護街區。
“東關街的一個個古建筑、新店鋪,既延續了歷史肌理,又守住了城市根脈。”漫步在經過兩年多“拆除違建—保留修繕—適度改造”、今年“五一”前夕全面開街的東關街歷史文化街區,目睹文旅商融合發展為老街區帶來的新活力,委員們提出進一步的建議:打造文化街區需要把好招商引資關口,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招引文化契合、內容新穎、業態適宜的優質企業,形成集聚效應,塑造良好的文旅消費氛圍。
“以‘繡花’功夫推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推動文旅消費增長?!弊剷?,于保和希望相關各方不斷創新工作方法,積極調動社會資本、社會力量參與歷史文化街區開發、保護和利用,形成多元并存、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呂東浩)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