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政協動態 協商建言 委員聲音 主席訪談 正商量 提案摘編 議政瞬間

首頁>協商議政>協商建言

構建多層次、協同化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

2025年04月25日 15:41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今年以來,深度求索(DeepSeek)迅速崛起,其技術突破和商業化應用不僅在國內引發廣泛關注,更在全球范圍內產生重要影響。這一現象有力證明,中國本土人才在實踐中展現出的獨特成長路徑與創新潛力,正在重新定義全球科技競爭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結合實踐來看,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的緊迫性與戰略意義。

從人才結構的視角來看,人工智能行業具有獨特的“堅果形”人才結構體系,涵蓋技術根基、算法創新和應用實踐三個層次。最內層聚焦芯片、算力及關鍵半導體組件,為人工智能的運算與數據處理奠定硬件基礎;中間層是算法創新與軟件開發層,需算法專家探索前沿技術,軟件工程師與用戶體驗設計師緊密協作,打造高效友好解決方案;最外層為應用實踐層,核心在于將AI技術融入各行業,創造實際價值,需跨領域知識與技能的人才推動技術廣泛應用與深入發展。

這一多層次、協同化的人才體系,共同支撐著人工智能產業的創新與發展,而要構建這樣完備的人才體系,其培養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多個關鍵方面著手推進。

構建多層次、跨學科的人工智能教育體系。在基礎教育階段,將人工智能通識課程納入中小學必修課程體系,重點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算法素養和基礎編程能力,通過項目式學習和實踐操作,激發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興趣與認知。在高等教育階段,建立“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跨學科應用”三位一體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系統開設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專業核心課程,同時積極推進“人工智能﹢”跨學科融合,重點布局人工智能與生物醫學、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社會科學等領域的交叉課程,培養具有多學科背景的復合型人工智能人才。

構建動態響應型人工智能教育創新體系。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正以超越傳統技術迭代的速度前進,幾乎每年都有重大突破,這不僅壓縮了人才培養與技術進步之間的適應期,也對教育體系提出了即時響應行業需求的挑戰。因此,構建能夠快速適應技術變革的教育模式,同時確保人才在漫長的培養過程中不落后于技術前沿,具備時刻自我學習和革新的能力,是當前我國乃至全球人工智能科技人才培養的重大課題。

構建頂尖人工智能人才培育生態系統。設立國家級專項資助體系,重點支持具有突破性潛力的青年學者開展前沿探索性研究,為其提供長期穩定的科研支持。同時鼓勵國內高校與國際一流高校合作開展人工智能聯合培養項目,組織師生赴海外交流,吸收全球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學理念,同時引進國際頂尖學者和技術專家,建立常態化師生互訪機制,深度參與國際重大科研項目。

構建深度融合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猛,高校人才培養難以完全按照需求進行“定制化”輸出,高校的科研成果也無法僅依靠自身力量實現有效轉化。為此,應大力推動高校與科技企業的深度合作,鼓勵企業提出實際課題并提供必要資源,共同開發實踐課程和案例研究;同時,推動碩士生和博士生進入企業或研究機構實習,提升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應共建一批國家級人工智能實驗與實踐中心,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業級項目環境,使其在實際場景中鍛煉技能、積累經驗,從而更好地滿足產業發展需求。

多部門共建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聯席工作機制。可由教育部牽頭,聯合科技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相關部門,共同成立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聯席工作機構,打通技術創新、產業需求、人才培養與終身學習的頂層設計,重點解決當前人工智能領域存在的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脫節、教育資源分散、職業發展路徑不清晰等問題。具體措施包括:教育部推動人工智能學科建設,完善課程體系;科技部等部門支持高校與科研機構開展前沿技術研究,結合科研項目培養人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聚焦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的職業技能提升和就業服務優化,確保在職人員職業技能培訓與產業需求緊密銜接,助力職業發展和終身學習。通過聯席工作機構的統籌協調,構建從技術創新到產業應用、從學歷教育到終身學習的全鏈條人才培養生態,為人工智能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知乎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周源)

編輯:薛海春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中字一区国产综合 | 六月丁香婷婷亚洲中文字幕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不卡 |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 久久免费人成看片中文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