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世界讀書日·委員話閱讀

無窮遠方,皆在書頁翻動間

——記全國政協委員劉寧

2025年04月25日 15:51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0425主稿)讀書連通廣大的世界(分離(7086458)-20250425154352

劉寧在出版座談會上圍繞古典詩文出版問題發言。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劉寧 第十三、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

一場大風過后,北京的天空濾凈了所有灰塵,顯得格外澄澈。

劉寧到達采訪現場,自遠處緩緩走來時,幾乎完全符合人們想象中人文學者的樣子——沉靜而溫柔,周身仿佛縈繞著一層淡淡的書卷氣息。

這種氣質,源于年少時便與書結下的不解之緣。如今,她渴望將自己親身體悟到的書中世界分享給年輕人,“讓更多人也能踏入這片書中的天地”。

交談時,她的身體微微前傾,目光專注而真誠,娓娓道來:“那些誕生于遙遠過去的經典書籍,古人在讀,未來的人也會讀,我們是和古往今來的人共讀這本書,讀書的時候,我們既是在和古人對話,也是在和年輕的一代不斷交流。”

在這個世界里,有王維的輞川煙雨,韓愈的雪擁藍關,還有蘇東坡不肯入睡的承天寺月光。一字一句,都蘊含力量。而每一次與書中世界的對話,都有著獨一無二的意義。

以書卷為舟

劉寧從小就喜歡讀書,考大學時,作為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的她作出決定——報考北京大學古典文獻學專業。

正值改革開放初期,數理化、政經法等專業備受追捧,傳統文史則頗受冷落。劉寧的選擇很不常見,甚至被一些朋友稱為“手高眼低”。但在她看來,上古典文獻學專業讀古書,就是她的興趣和熱愛。

本科四年,劉寧的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古書里。印象中最深刻的場景,是春日里的校園窗外繁花似錦、生機勃勃,屋內的師生們則沉浸在故紙堆中,與古人對話。如她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讀書的形式很枯燥,但書中的興味卻引人入勝。”

讀得最多的,是剛進校時給每人發的一套中華書局影印版《十三經注疏》。這套書是許多課程的重要參考書,學生們可以在大學四年間使用,畢業時歸還。閱讀古典文本的能力、整理古籍的素養和學術史的自覺,就在這密密麻麻的注疏中一點點培養起來,成為劉寧大學四年最大的收獲,也為她的學術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大學畢業后,劉寧跟隨倪其心先生攻讀宋詩整理與研究的碩士,跟隨葛曉音先生攻讀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的博士,在啟功先生和鄧魁英先生的指導下從事博士后研究。她的研究興趣逐漸集中于中國古典詩學與文章學研究。30年過去,她始終在讀古典文學、做古典學問。

古典的價值究竟在哪里?難道只因為它古老嗎?隨著思索的深入,劉寧一度陷入對古典學問的困惑與迷茫。但她選擇了繼續堅守——讀書,于她而言,是溝通外界與自我的橋梁。借由這座橋梁,她得以抵達更遼闊的天地,亦在字里行間更深刻地認識了自己。

“古典文獻蘊含了古人最杰出的智慧,體現了中華文明獨特的思考方式,凝聚了傳統中國的核心價值。”劉寧說,這正是中華文明精神內核綿延不絕的生命力。她思考得更多、更遠:當數字化浪潮奔涌而至,如何讓經典古籍穿透時空,重新煥發生機?

劉寧知道,隨著網絡傳媒的發達,人人都可以便捷地查找詩詞作品的文本知識,了解作家的生平故事,一般性的“講作品、說故事”很難令人滿足。很多朋友希望體會詩中之美。

“中華詩文的學習,也在呼喚新的方式。”劉寧說。

中華詩文蘊含著中華文明的精髓要義,深刻理解中國,離不開對詩文傳統的深入把握。詩文的豐富意境和深邃內涵,離不開對漢字的理解,離不開對漢語語言藝術的深入把握。語言本身所引發的豐富聯想,很難被完全具象化。

對于當下學習古詩文的熱潮,劉寧的理解是,新媒體拓寬了詩文傳承的媒介手段,短視頻也成為詩詞傳播的重要方式,讓詩詞傳播更加生動有趣,但也容易帶來一些傳播誤區。

“古詩文是用漢字書寫的語言藝術,品味詩文之美,不能完全脫離漢字,不能完全依賴圖像、視頻。古詩文傳播應始終注重因文見義,注重字句的講解、詩句的吟詠、意境的品味。”劉寧說。

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讀書日”,在劉寧看來,都仿佛是一次對傳統閱讀的呼喚,試圖告訴人們,用文字書寫的書籍擁有更持久、更能震撼人心的力量。

“無用之用”

劉寧的讀書之旅,充滿挑戰自我的探索。古詩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重要地位。理解古詩文,就要跳出文學局限,以開闊視野融合多學科知識,洞悉其深層意義,這就要求研究者需要具備全面多元的知識素養。正如劉寧所言:“研究古文,要明白其不僅是抒情,更是思想的深刻表達。”

更重要的是,做學問要秉持探索未知的勇氣,不斷突破舒適區。劉寧的第一本專著《唐宋之際詩歌演變研究》,被評價為“突破了既有的學術框架”“顯示了一種難得的學術勇氣”。在接觸到韓愈的古文后,劉寧深受觸動,開始探索與詩歌頗為不同的古文。

韓愈的古文,開創了影響千年的中國古文傳統,在傳承中不斷引發后人的思考。劉寧最近出版的專著《同道中國:韓愈古文的思想世界》引起廣泛關注。書中寫道,韓愈古文在文體、文法、語言、觀念上不斷創新,并有著深邃豐富的思想世界,它的千年傳承涵育了“同道中國”的文明理想,對中華文明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理解中國不能只看到“鄉土中國”,還要看到“同道中國”。

“韓愈所處的時代,正面臨著一個關乎中華文明走向的重大命題,當中華文明遭遇以佛教為代表的其他外來文明沖擊時,該如何審視自身,又該如何探尋未來的發展路徑?這無疑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歷史大課題。”劉寧說,韓愈所思考的,是文明前行的方向問題。當下,置身于全球化時代浪潮之中,中華文明又一次面對與世界其他文明交流對話的時代課題。“中華文明應當往何處去”的千年之問,也再次回響。理解韓愈,可以更好地思考未來。

這種與時代的連接,也使得她的學問不斷激發新的思考。

比如,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文科這個“無用之用”的學科還有什么意義?

現實層面上,文科的“冷板凳”從來不是一個新鮮話題。很長一段時間,人文科學都呈現出弱化的態勢。劉寧卻認為,人文學科注重對人類社會問題的長線觀察,特別是對許多永恒問題的思考往往并不是一時流行之熱點,在當前環境下就會顯得更加“冷”。

“在更廣闊的層面上,文科作為理解社會和自我的途徑,關注點在于‘人’本身。”劉寧說,文科要理解人的意義,理解人的幸福感和價值感從什么地方來。一些科學技術解決不了的問題,人文科學在關注和試圖解決它們。

因此,她不斷呼吁,應該積極守護人文研究的傳統,尊重文史、哲學、藝術中所蘊含的情感體悟和深邃思辨,重視歷史所蘊含的詩心。

“尊重文科,就是尊重‘人’本身。”劉寧說。

政協委員的使命

采訪時,劉寧把一本《詩者天地心:當代詩詞名家講詩詞》帶到現場。她說,希望借著世界讀書日,將這本書推薦給更多人。

“經常有人感嘆,古典詩詞遣詞用語之精妙、意象境界之深邃,這些都只能做小眾的欣賞,難以實現更廣泛的交流。”劉寧談到編著這本書的起因。因此,這本書中既有講解古典詩詞的“妙理”、創作中的格律法度,也有如何體悟詞心、捕捉詞脈的欣賞之道。“比如人們常說的‘意境’是什么,書中都有解答。”劉寧說。

書中的15篇講稿,來自全國政協書院“詩詞藝術古今談”委員自約書群的詩詞系列講座。2020年以來,全國政協深入開展委員讀書活動,在“委員移動履職平臺”上開設了許多全國政協委員讀書群,其中的“詩詞藝術古今談”委員自約書群,聚焦古典詩詞藝術的學習與交流,先后組織了15次專題詩詞講座。

劉寧是群主。

為了組織好討論,她最早提前3個月開始思考選題、聯系在詩詞教學和研究領域深耕超過20年優秀的前沿學者,并與他們反復錘煉講稿,事事親力親為。每次看到群內發言,她都第一時間給予反饋。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研究館員劉筱敏被群內熱烈的討論所吸引,感慨道:“我們都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以前對‘博大’體會比較多,這一次,真切領略了中華文化的‘精深’!”

委員讀書活動延續至今,形式不斷創新。現在,劉寧作為薦書組成員,仍在積極參與著委員讀書活動。

她在研究之外,感受到某種屬于人文學者的使命——通過全國政協的平臺,讓更多人領略中華文化的精深美妙,體會文化自信的力量。

劉寧很喜歡魯迅的《且介亭雜文末集·這也是生活》中的一句話:“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這種對人、對社會的關懷,是人文學者最珍貴的品質。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后,這種特質被進一步放大。

劉寧連續多年為青年學者發聲。因為她理解青年學者:“這些苦我也曾吃過。”所以她成為政協委員后,抓住每一次機會為青年學者、為推動科研發展發聲。

“人文社科期刊要多支持青年學者”“增加博士點,加大地方高校高端人才培養扶持力度”“改進文科論文的署名方式”……一件件提案建議推動著點滴改變,助力著青年學者的成長。

劉寧期待更多改變。今年,她針對“重論文輕專著”現象提出建議:“學者們將大量精力投入論文寫作,卻忽視專著撰寫。尤其是年輕學者,受考核機制影響,極少用心錘煉專著。”

作為一名堅持著書的學者,劉寧始終認為,專著的學術價值不應與核心期刊論文等同。專著能表達系統深入的思考,遠比論文厚重,并且受眾廣泛,不僅學科同行關注,其他學科讀者也會饒有興趣,社會大眾也會廣泛關注。

為讓更多優秀學術成果以專著形式走向社會,劉寧呼吁改革學術評價體系,提高專著權重,鼓勵學者潛心著書。

這些提案建議被報道后,劉寧常常接到年輕學者或是自己學生的反饋。這是劉寧在政協履職8年來深刻體會到的一點:作為一個學者,要以做學問所秉持的信念理性思考,敏銳地發現問題,深入地分析問題,為積極解決問題貢獻力量。

“人文關懷不是空中樓閣。”劉寧輕撫案頭《詩者天地心:當代詩詞名家講詩詞》,眼神澄澈如采訪當日的北京天空。在她看來,守護古籍不僅是守護文明基因,更是為每個尋找精神家園的現代人,點亮一盞不滅的燈。(本報記者 王亦凡 賴仁杰 汪凱)

編輯:薛海春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a | 婷婷丁香五月激情亚洲综合 | 亚洲精选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v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乱码尤物193yw |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