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政協動態
疏通實體經濟“筋絡”
——全國政協委員圍繞“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展開自主+聯動專項調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聯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必須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經濟運行效率。”
2024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2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力爭降至13.5%左右”。
在此背景下,如何讓實體經濟的“筋絡”在減負的同時更加強勁有力,成為關鍵議題。
自2024年12月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小鵬、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陳四清,全國政協常委馬軍勝以及全國政協委員柳芳、劉瑞領、王先進等一批在交通運輸和金融領域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及業內人士,圍繞“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展開自主﹢聯動相結合的專項調研。
李小鵬表示:“此次調研旨在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精神,聚焦跨行業、跨領域、跨部門的問題,直擊堵點、卡點與難點,積極建言獻策,開展民主協商,凝聚共識力量,以實現全社會物流資源配置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多方合力 社會物流成本呈下降趨勢
面向5個政府部門、6家企業和協會、6個地方政協開展書面調研;奔赴湖北、廣西兩省(區)實地調研;走訪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組織3場座談會,邀請10位專家和8家企業代表以及地方部門同志交流研討……自2024年12月26日調研組在北京簡短碰面宣布啟動至今年全國兩會前夕,這場自主﹢聯動調研,一直著眼于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中橫跨多個行業、領域和部門的難點問題,精準發力。
馬軍勝介紹:“此次調研,不僅做到部門、地方、企業和政協委員之間的聯動,還邀請了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等部門的深度參與。重點聚焦‘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推動高鐵貨運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流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促進標準規程統一協同、推動物流數智化發展、加強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這七個方面。”
今年1月12日凌晨2點,調研組在湖北鄂州花湖國際機場順豐超級轉運中心仍興致盎然,舍不得離去。
“如何和公路、鐵路等交通建設配套?”
“如何實現更便捷的空空中轉、空陸轉運?”
“如何做到國際網絡與國內網絡無縫銜接?”……調研組想了解得更多。
作為亞洲首座專業性貨運樞紐機場,花湖機場創建“空空中轉”和“陸空聯運”網絡,截至1月10日開通國際貨運航線35條、國內貨運航線55條。順豐速運在機場建成75萬平方米的轉運中心,智能化分揀線全長約52公里,分揀系統效率高達28萬件/小時,建設規模和自動化程度均位居世界前列。
即便身為長期深耕快遞物流領域的“老郵政”,馬軍勝也不禁感嘆“深受震撼,觸動極大”。
從冷庫到國際機場,從零售物流到中歐班列,從國企到民企,為期3天的湖北調研行程滿滿。以至于晚上10點,在武漢開往北京的高鐵上,調研組依然精神飽滿,熱烈探討著此次調研成果與發現。
調研組對湖北省降低物流成本工作給予肯定。近年來,物流總費用占GDP比率不斷降低,為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窺一斑可見全豹。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總里程突破600萬公里,高速鐵路里程超4.6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約19萬公里,高等級航道通航里程超6.7萬公里,國家物流樞紐增加至151個。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浪潮中,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物流業態。網絡貨運發展迅猛,平均等貨時間縮短至8小時以內,交易成本降低多達8%。無人機配送開啟“空中革命”,在深山、島礁、高原等地重新定義“最后一公里”服務體驗。
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下降近4個百分點,2024年降至14.1%,達到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運輸費用、保管費用、管理費用與GDP的比率分別下降1.8個百分點、1.6個百分點、0.5個百分點。
調研組認為,國家大力推進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工作,各地積極落實,已取得實質性成效。
“但從調研看,環節降本和系統降本存在差異,環節銜接和制度性約束成本不低,總體來看全社會物流成本仍有下降空間。”馬軍勝坦言。
以小切口 尋求大突破
“在推動托盤標準化方面,有哪些切實可行的建議?”2月13日,調研組在全國政協召開專家座談會,柳芳的問題引發了在場專家學者的熱烈討論。
實地調研結束后,調研組連續兩天在北京與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舉行座談會,旨在聚焦前期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梳理思路,研究具體建議措施。
以小切口實現大突破,托盤這個在物流運輸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器具,成為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調研組在調研中發現,托盤標準問題較為突出。國家標準主要推薦的1200mm×1000mm托盤在空間利用率和裝載效率方面表現出色,但市場上仍存在多種尺寸的托盤,相互拼板、反復裝拆,增加了冗余成本。
柳芳認為,小小的托盤卻能對“大”物流產生重要影響。托盤標準化進程與國內國際雙循環密切相關,對整個物流產生重要影響。托盤標準化進程與國內國際雙循環密切相關,對整個物流業和全社會的降本增效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實際上,托盤問題只是我國多式聯運體系存在不足的一個體現。如何促進標準規程的統一協同,健全多式聯運體系,發揮不同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織效率,也正是調研組提出的重要問題之一。
委員們在調研中發現,我國港口和園區鐵路專用線尚未實現“無縫”接入,近40%的重要港區和超過3/4的物流園區沒有引入鐵路專用線。機場與寄遞處理樞紐在設施連通、流程優化等方面融合也不夠。
“制造業供應鏈效率有待提高。”陳四清表示,“在制造業方面,過多物流活動局限于企業內部,社會化程度較低,同等規模制造業產值所創造的經濟價值遠低于發達國家。在供應鏈方面,仍有不少領域各自為戰,既缺乏像電商那樣的集成交易平臺,也缺少類似快遞的全網服務商,存在較大的隱性成本。”
柳芳還提到國際物流供應鏈保障能力薄弱。我國在海外的物流設施布局分散,在全球核心樞紐、關鍵節點投入不足。我國國際物流自主可控水平不高,影響了產業鏈和價值鏈地位。
馬軍勝認為,鐵路貨運潛力亟待挖掘,高鐵快遞尚未充分發展,高鐵和快遞這兩張“中國名片”尚未實現優勢互補。
建言獻策 助力物流降本增效
如何打通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堵點卡點難點?調研組也出了實招。
“要健全法治體系。加強相關領域頂層立法,明確各方主體責任、聯動任務和監管機制,完善配套法規標準,構建層次清晰、內在統一的物流法治體系。要實化協同機制。完善相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細化工作規則。”李小鵬表示。
王先進認為要推動規則銜接,加強信息共享。制修訂不同運輸方式的關鍵規則,加強與國際規則互認互通,形成適應多式聯運的貨物品名、品類劃分、裝載交接、安全管理等通用規則。
在推進多式聯運方面,調研組建議,要規范鐵路專用線建設和運營,推進鐵路專用線進碼頭、進園區、進廠礦。同時加強公路貨運超載超限治理,持續完善公路貨運車輛超限超載治理,綜合運用多種措施推進治超,為“公轉鐵”“公轉水”創造良好環境。加強機場物流資源配置,統籌機場建設規劃與物流規劃,優化貨運功能布局,保障空側轉運中心用地,創新監管模式和安全管理,推動重點郵政寄遞樞紐和機坪無縫對接。
針對托盤難題,調研組建議推廣標準托盤,提升作業效率。強化國標執行力度,強化《聯運通用平托盤主要尺寸及公差》標準的執行,引導相關企業組建托盤標準化聯盟,推廣1200mm×1000mm標準托盤。鼓勵用戶通過租賃、轉售、交換等方式使用標準托盤,減少自購自用和靜態使用。
“要借鑒電商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經驗路徑,打造制造業供應鏈發展模式。發揮頭部快遞等主體智能化組織化程度高、業態模式先進的比較優勢,打造成為集快遞、快運、供應鏈等業務于一體的綜合運營商,提升中間品流通效率,做強產業內貿易,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劉瑞領表示。
鼓勵自主創新,提升安全水平也必不可少。“還要強化物流科技創新,促進垂直領域大模型應用,完善網絡規劃、倉儲布局和路由方案。因地制宜推廣自動配送車、自動駕駛智慧編隊等新型裝備和模式,穩妥推進無人車、無人機規模化應用。”王先進說。
“要聚焦物流業發展中遇到的堵點痛點,在標準化上下功夫,協同推動簡化手續,提升通關效率。在不斷提升國內物流效率的同時,還要加強我們在海外的物流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國際物流保障水平,促進物流業為我國以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更大貢獻。”柳芳表示。
馬軍勝還建議發展高鐵快遞,加強鐵路貨運。構建“區域閃送”服務網絡,鼓勵鐵路運輸企業與快遞企業加強合作,構建“高鐵干線﹢城區兩端”運遞網絡,建設覆蓋主要城市群、都市圈的高鐵“區域閃送”服務網絡。
“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意義重大,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央部署,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創新驅動、強化管理。要充分發揮制度優勢,注重上下游銜接和生態圈構建,瞄準堵點卡點難點,在跨部門、跨行業和跨領域上持續發力,在監督推動既有政策落實上加大力度,在優化完善上不斷努力,為推動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貢獻智慧和力量。”李小鵬強調。(本報記者 王菡娟)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