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資訊
破解尿路上皮癌治療困局 讓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再觸目
近日,“第三屆泌尿腫瘤臨床研究大會會后會”在北京舉辦。本次會議以“全球專家共話尿路上皮癌”為主題,匯聚了泌尿腫瘤專家,圍繞尿路上皮癌(UC)的診療進展和患者獲益等議題展開深度對話,并以“科學突破”與“人文關懷”雙主線,勾勒出泌尿腫瘤領域未來發展的壯闊藍圖。第三屆泌尿腫瘤臨床研究大會由北京圍手術期醫學
尿路上皮癌是一種影響下尿路(膀胱和尿道)和上尿路(輸尿管和腎盂)的嚴重且常見的癌癥,其中尿路上皮癌的90%至95%是膀胱癌。全球每年約有61.4萬新發膀胱癌病例,約22.1萬名患者死于膀胱癌。2022年數據顯示,該疾病新發病例超9.2萬例,死亡人數約4.1萬,發病率位列所有癌癥第11位。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黃健表示,“尿路上皮癌高復發率與晚期預后差的特點始終是臨床治療的難點,尤其是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LA/mUC)患者,若對治療不耐受,則預后較差,5年存活率處于較低水平。過去近40年,傳統化療方案仍為中國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一線選擇,但在治療有效率及無進展生存期方面均有待進一步提高。”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泌尿腫瘤科主任醫師姚欣則表示,“近年來尿路上皮癌的治療因創新方案的突破迎來轉機,抗體偶聯藥物(ADC)聯合免疫治療提供了新范式,豐富了現有的臨床治療策略,不僅在一線治療中展現出強大的潛力,還在新輔助治療、輔助治療以及晚期二線治療等多個環節推動了尿路上皮癌診療模式的變革。”
“我國尿路上皮癌治療在最近取得了顯著的進展,這得益于技術創新和藥物研發的突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泌尿外科醫學部主任張旭介紹,從傳統化療,發展到包括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抗體偶聯藥物在內的精準醫療,為晚期尿路上皮癌診療向更高水平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聯合免疫治療和ADC藥物,能夠更好地針對腫瘤細胞進行精準打擊,同時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損傷,這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夠從治療中獲益,改善了尿路上皮癌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泌尿腫瘤暨黑色素瘤
據悉,本次大會通過三個獨立篇章相互銜接,致敬中國尿路上皮癌的革新者,暢談尿路上皮癌治療的新進展、聚焦中國尿路上皮癌患者治療的優化方向等人文醫學話題。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