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九三學社
弦音潤童心 國韻啟新聲
——九三學社重慶江北區工委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
本報訊(記者 黃典)“僅僅兩根弦怎能變出那么多聲音呀?”“二胡能拉出流行曲嗎?”近日,“九三學社傳國韻 二胡名家潤童心”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走進重慶市江北區江北嘴實驗學校,美妙的樂聲剛停下來,孩子們此起彼伏地開啟提問模式。
“答案在這二胡的絲弦里。”九三學社社員、重慶市川劇院樂團首席、青年二胡演奏家楊陽含笑舉起琴弓。
楊陽托起一把蟒皮蒙面的老紅木二胡,操持琴弓擦過琴弦的顫音讓全場瞬間安靜。“這把琴的蒙皮取自人工養殖自然蛻皮的蟒蛇,琴軸上的纏枝紋象征福運綿長。”
隨后,楊陽又展示了川劇院隊伍出訪歐洲演出時的照片,生動地再現了他和同事們以川劇藝術為友好橋梁,走出國門講述中國故事的經歷。
“敢不敢和我的二胡PK流行歌?”楊陽向學生發起挑戰。隨著許喻桐同學紅著臉哼起《小城夏天》,楊陽讓琴弓在鋼弦上“起舞”,傳統滑音混搭電子搖滾,同學們大聲跟唱歌曲,歌聲、笑聲匯聚成歡樂的海洋。
“楊老師,能給我簽個名嗎?”散場時,同學們依依不舍,紛紛舉著筆記本排起長龍,請楊陽簽名留念,邀請他再講傳播川劇藝術的趣事。
看著孩子們簇擁著演奏家,九三學社江北區工委綜合支社主委李佳穎感慨道:“當孩子們把二胡演奏家寫進《我的偶像》作文,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他們心中播種、扎根。這才是新時代少年該追的‘星’。”
“九三學社江北區工委‘非遺大師進校園’活動將邀請更多專業社員、藝術家走進校園。”九三學社江北區工委副主委劉培義表示,“當孩子們能用傳統樂器演繹校歌,用戲劇編排新時代的故事,傳統文化在校園中真正‘活’了起來。”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