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草坪上的文化盛宴:北京市通州區政協文體界別“文脈傳薪?經典潤心” 讀書會
人民政協網北京4月27日電 (記者 田福良)四月的北京通州宋莊,草色青青映書香,各地政協世界讀書日的活動依然延續。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雅集在“致中和書院”的草坪上啟幕。
4 月 25 日,北京市通州區政協文體界別以 “文脈傳薪?經典潤心” 為主題,在“致中和書院”綠意盎然的草坪上搭起 “流動的文化課堂”,讓古籍里的文字躍入春風,讓非遺技藝在指尖重生,為世界讀書日鐫刻下詩意的文化注腳。
沉浸式場景:讓經典 “觸手可及”
活動現場,青竹籬笆圍合的誦讀區里,書案上擺放著《通州紀事》等書籍。政協委員與書友們手持書卷,齊聲吟誦《通州賦》,古韻雅音與草坪的自然氣息交織,仿佛穿越千年運河畔的漕運盛景。“這種‘戶外 + 閱讀’的形式太有創意了,讓經典不再是束之高閣的文字,而是能觸摸、能感知的生活場景。” 參與活動的“致中和書院”的書友感慨道。
特邀嘉賓,北京通州文化學者、中國文物協會會員王陸昕講述他編著的《通州紀事》
學者開講:解碼城市的 “文化基因”
作為特邀嘉賓,北京通州文化學者、中國文物協會會員王陸昕帶著其編著的《通州紀事》走上草坪講臺。他以 “大運河與通州的千年對話” 為主線,從通州先民 “逐水而居” 的生存智慧,講到隋唐大運河貫通后 “萬舟駢集” 的漕運繁榮,再到當代城市副中心建設中對運河文化的創新性傳承。“通州的每一塊城磚都鐫刻著文明交流的印記,大運河不僅是地理之河,更是流動的文化基因庫。通州是‘漂’來的城市,大運河不僅帶來了物資,更孕育了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 他結合《通州紀事》的老照片,生動還原了通州作為 “天下第一州” 的歷史肌理。
北京通州區政協副主席尚祖國分享讀書心得體會
委員發聲:做文化傳承的 “擺渡人”
“今天的活動讓我深刻認識到,政協委員不僅要‘讀有字之書’,更要‘讀無字之文化’。” 文體界別政協委員、北京一辰清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嘉敏表示,“接下來,我們將依托‘書香政協’平臺,推動建立‘政協委員 + 非遺傳承人’結對機制,通過開設‘運河文化講堂’、策劃‘非遺進社區’系列活動,讓傳統文化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區政協副主席尚祖國在總結講話中表示:“一本好書是文化傳承的載體,一場活動是文明對話的橋梁。政協組織要始終牢記‘崇文尚教’的使命,既要通過協商議政為文化遺產保護建言獻策,也要通過豐富多樣的界別活動,讓經典閱讀成為滋養心靈的習慣,讓文化自信成為最深厚的城市底色。”
參與活動的政協委員們紛紛表示,通過這次讀書會活動,深刻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他們將繼續發揮政協委員的作用,積極倡導讀書風尚,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讀書活動中來,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同時,他們也將更加關注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積極建言獻策,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文脈在新時代繼續傳承,讓經典滋潤更多人的心靈。讓春日草坪上播下的文化種子,在協商議政的土壤中長成參天大樹。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