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經濟大省挑大梁背后的政協力量
經濟大省挑大梁背后的政協力量丨干字當頭 實字托底
——湖南省政協助力經濟大省挑大梁顯擔當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圓滿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經濟大省要挑大梁。3月12日,湖南省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會議召開,省委書記沈曉明指出,要扛牢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責任擔當,堅定不移推動全國兩會精神在湖南落地見效。
“要對標對表做好‘四個凝聚’工作要求,按照省政協‘1453’工作部署,重點抓好為‘十五五’規劃建言獻策、進一步深化改善生態環境專項民主監督、持續助力文科旅融合發展等履職工作,切實做到‘相互補臺、好戲連臺’。”3月14日,省政協主席毛萬春在省政協傳達全國兩會精神會議上指出。
號角嘹亮,使命催征。省政協立足專門協商機構性質定位,著力服務改革發展大局,在助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主動對接融入國家重大戰略、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奮力作為,為經濟大省挑大梁增動力、聚合力、添助力。
向“新”逐“質” 推動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
2024年3月20日,在湖南長沙召開的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當前,湖南正大力推進以“1﹢2”國家實驗室體系、“4﹢4科創工程”為代表的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著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4×4”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聚焦省委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部署,2024年,省政協就“金融支持長沙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培育現代化產業體系”“優化產業園區運行體制機制”“發揮政府投資基金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等議題深入調研協商,所提對策建議被相關部門采納。
“研發在長沙,轉化在全省。”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有利于將湖南的科研優勢轉化為招商優勢與產業優勢。省政協將助力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作為“1453”履職總要求中的三件要事之一,一年接著一年干——
2023年,省政協出臺《關于支持和助推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意見》;2024年,圍繞“聚焦培育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力支持長沙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開展協商議政,相關意見建議被充分吸納到政策舉措中;省政協黨組和主席會議成員帶隊走訪園區、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有關湖南金融服務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等履職成果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有益參考。此外,長沙市政協同步開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人工智能長沙高地”重點調研,通過同題共答、同向發力,凝聚更大合力。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4年,湖南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4﹢4科創工程”全部實體化運行、并取得一批創新成果,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新增研發機構1178家……省政協今年將繼續圍繞“建強用好科創平臺,助推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開展調研協商。
開放賦能 推動“內陸腹地”邁向“開放高地”
一流營商環境是湖南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支撐。省政協將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打造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良性生態作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重要切入點和發力點,持續助推營商環境優化。
一方面,省政協就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落實、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維權平臺完善、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保護等議題開展協商監督;結合省委部署的主題教育“走基層、找問題、想辦法、促發展”活動,開展“助推優化營商環境”調研協商、民主監督活動,助推各項惠企政策落實落地,助解企業實際問題。另一方面,省政協領導帶隊深入各市州走訪民營企業,宣講“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的大政方針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團結引導廣大民營企業家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
“昔日無湘不成軍,今日湘商成新軍。”2023年8月2日,沈曉明在上海主持召開湘商回歸座談會,一句“讓湘商在湘更吃香”掀起全球湘商回歸新熱潮。省政協持續深化助推湘商回歸工作,引導廣大湘商創新創業,推動湘商產業回歸、資本回流、項目回投、人才回聚、總部回建;開展“穩經濟、助實體、引湘商”走訪委員企業活動,宣傳湖南惠企政策,動員企業家委員做好牽線搭橋工作,以商招商、以商引商、以商聚商;發揮港澳委員“雙重積極作用”,助力湘港澳深化經貿投資合作。
2025年1月1日,《湖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實施,將為營造更加公平、透明、穩定、可預期的發展環境提供法治保障。湖南將營商環境轉化為對外開放的核心競爭力,正從“內陸腹地”闊步邁向“開放高地”。
以“水”為媒 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走在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大省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應有更大的擔當。湖南水運資源豐富,加快航港建設,是全面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的戰略抓手。
如何做好“水運文章”?“堅持文化為魂、水系為韻、產業為基、民生為本,齊心協力推動港航體系建設向港產城融合邁進。”去年11月份以來,毛萬春帶隊多次就助力虞公港等重點項目規劃建設開展調研、建言,并提出省政協要為水運重點項目聚勢賦能、貢獻金點子。3月,省政協已啟動加快湖南港航建設課題調研。
守護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綠水、藍天凈土,也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4月3日,省政協向廣大政協委員、政協工作者發出倡議:助力共同守護三湘大地青山綠水、藍天凈土。同時,出臺聚焦大氣污染防治專項民主監督實施方案,提出要突出做好八項重點工作,助推打好以群眾有獎舉報等舉措為特色的大氣污染防治“人民戰爭”,共同守護“湖南藍”。
近年來,省政協持續推動改善生態環境專項民主監督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以問題督辦單、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積極助推解決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或人民群眾集中反映的生態環境問題。聚焦洞庭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開展協商議政,委員建議推動了相關工作落實。同時,強化公眾參與,聯合界別群眾監督隊伍、專家指導隊伍、志愿服務隊伍等開展政策宣講、環保志愿活動,廣聚共識。
融合發展 探索推進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大省發展得快一些,理應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積極探索經驗、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根據年度協商與監督工作計劃,今年,省政協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聚焦的有關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等課題,均與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息息相關。
湖南作為精準扶貧首倡之地,應擔首倡之責。近年來,省政協聚焦補短板推進重點幫扶地區發展、強信心增強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持續作為。
2023年,省政協圍繞促進民族地區省際邊界縣經濟發展開展專家協商會;2024年,省政協就“推進我省茶產業和油茶產業提質增效”“建立長效機制化解村級債務”“以全域旅游助推鄉村振興”開展協商,助推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今年還將圍繞“以農文旅科深度融合助推鄉村全面振興”“加強我省民族地區生態資源轉化”分別開展協商。
“悠久的歷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躍的現代文化是湖南增強文化軟實力的豐富資源和深厚基礎。”答好“兩個融合”命題,擦亮“三張文化名片”,是湖南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也是省政協履職所向。
2024年,省政協積極助力文化強省建設,聚焦“三個文化”“兩個融合”,提出增強文化軟實力等對策建議,深入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助推文化產業等六個方面行動。省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分別帶隊,圍繞助力文化與旅游、科技、中醫藥等深度融合發展開展調研協商,跨界“融合”推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統一。2024年,湖南旅游業總收入邁上萬億元新臺階。
同時,省政協有關湖湘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發展、文旅融合行政執法規范等課題的調研工作也正有序鋪開……以發展為開端,以民生為落點,湖南政協人在探索推進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步履不停。(本報記者 劉洋)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