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政協動態
暢通?新時代技能人才成長“快車道”
——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技師馬秀麗
在機器轟鳴的航天裝配車間,在焊花飛濺的高鐵焊接工位,在精密儀器的操作臺前——新時代的中國工人正用雙手詮釋著“技能報國”的深刻內涵。
2025年,恰逢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回望百年工運史,從“勞工神圣”的覺醒年代到“工匠精神”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技能人才的成長軌跡始終與民族復興同頻共振。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強調“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新時代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
2022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推行“新八級”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改革,在原有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五級”體系基礎上,向下延伸增設學徒工,向上突破增設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構建起更加科學、完整的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
3年來,隨著“新八級工”制度全面實施,一大批技藝精湛的產業工人以“一把焊槍”“一把銼刀”的工匠精神,為新中國工業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技師馬秀麗就是這一制度創新的生動實踐者。從普通技工成長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她的職業發展軌跡印證了“新八級工”制度為技能人才搭建的成長階梯。
“當時只覺得能穿上這身工裝特別神氣,哪想到一干就是30多年。”20世紀90年代初,馬秀麗懷揣著對國防事業的好奇與憧憬,走進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遼寧慶陽特種化工有限公司的廠區,從一名理化分析工起步。
憑借著“干一行、鉆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馬秀麗在理化分析的崗位上不斷“與數據較真兒”,完成了從普通技術工人到行業標桿的華麗蛻變,成為國防戰線名副其實的“技能明星”。
2012年,已在企業深耕十余載的馬秀麗,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和出色的工作表現,在各級組織的悉心培養與鼎力支持下,成功創建了以她名字命名的理化分析技能大師工作站,開啟了“傳幫帶”的新征程。經過6年創新發展,該工作站于2018年成功晉升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每當目光緩緩掃過那些專注工作的年輕面孔,馬秀麗心中涌起一個愈發清晰的認知:單靠幾個大師工作室培養人才,就像試圖用一把木勺舀干大海——精神可嘉,卻終究力有不逮。
“特別是兵器行業,技術要自主創新,作業環境又存在危險性,沒有持續的人才梯隊建設,再強的個人和團隊也難以為繼。”這位技能帶頭人的話語中,透露著對行業人才斷層的深深憂慮。
“技術創新是發展的重要起點,人才生態建設是持續發展的關鍵支撐。”馬秀麗不僅將這句話常掛嘴邊,還經常穿梭在各分析班組,在實驗臺前與年輕技工探討技術細節。周末她又出現在實訓基地,認真記錄學生們操作時的每個困惑。
2023年,當馬秀麗佩戴全國政協委員證章步入人民大會堂,這位來自軍工一線的首席技師深知,自己的履職舞臺更大了、責任也更重了。她將工裝口袋里那本記滿基層聲音的筆記本鄭重地放在提案材料旁,決心要把分析室里的技術難題、院校里的培養瓶頸,都轉化為推動人才政策落地的“金點子”。
在分組討論會上,她鏗鏘有力地說道,“我們不僅要當技術突破的領跑者,更要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的護航人。”
一年多來,馬秀麗的履職日歷上密密麻麻排滿10余場調研、座談和考察活動。走訪中,她總會在實驗臺前多停留片刻,觀察年輕技工的操作;座談會上,她必定要追問企業技術骨干的晉升通道問題;就連在食堂排隊打飯的間隙,她也會拉著實習學生多聊幾句就業意向。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多看一眼”“多問一嘴”,是她收集社情民意最鮮活的方式,也是提升履職能力的?源頭活水?。
“對高技能人才的充分認可,有利于吸引更多一線工人立足本職、扎根崗位成長成才。”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馬秀麗帶著一線產業工人的熱切期盼,建議進一步完善“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通過構建更加科學的評價體系、更具吸引力的薪酬激勵機制,暢通?新時代技能人才成長“快車道”。
站在全國總工會成立百年的歷史節點,馬秀麗用精密量具般的履職態度丈量著產業工人的發展空間。正如她所說:“當每一顆‘螺絲釘’都能在‘新八級工’的坐標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中國制造必將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本報記者 趙瑩瑩)
編輯:董雨吉